“ESG公正转型”是指在向更加可持续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尽可能采取对每个人公平公正的方式,做到以人为本的公正转型。
“ESG公正转型”是指在向更加可持续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尽可能采取对每个人公平公正的方式,做到以人为本的公正转型。成功的转型可以让可持续经济的益处实现更大程度的共享,同时也为那些可能在转型中遭受经济损失的国家、地区、行业、社区、劳动者和消费者等提供支持。
低碳转型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负面的社会影响,比如传统高耗能企业工人下岗等。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人们可能会担忧企业缩减开支减少培训和岗位,加剧下岗工人再就业困难。
当前,市场已经逐渐达成共识,认同企业在做出短期运营决策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客户、员工及社会的长期利益。在追求净零碳排放的同时,不应阻碍发展中经济体的发展,员工也不应因为被绿色技术取代而失去有意义的工作。
风险诚然存在,但应以机遇而非纯风险的角度来看待公正转型,公正转型可以为多元化经济活动振兴区域经济、产业升级,以及提供契机。长期来看,实现“公正转型”有望为投资者带来增长机会,但公正转型发展目前仍存在众多阻碍,进展较为缓慢。
投资者对实现公正转型缺乏紧迫感
富达国际在调研结果中指出,投资者对实现“公正转型”缺乏认知度和信心。
在所有受访者中仅有不到半数者了解“公正转型”的概念,由于对“公正转型”一词感到陌生,投资者普遍对整个社会可能实现“公正转型”缺乏信心。
长期而言,绝大多数受访者认同“公正转型”将对投资组合的风险/回报带来正面影响。然而,短期内投资者对其产生的影响存在意见分歧,仅有两成受访者认为会带来积极影响。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以下几项为“公正转型”发展带来了挑战:缺乏明确的政策、传统行业积极游说以延长排污时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经济衰退、根深蒂固的消费者行为。
富达国际全球首席可持续发展官陈振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向可持续经济模式转型带来的社会影响中,公正转型无疑是一项需要考虑的核心因素。这一转型过程十分复杂,牵涉了一系列难题,包括气候、社会团体、劳动市场,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等。因此,如何衡量并将公正转型付诸实践并非易事。
追求净零碳排放不应阻碍发展中经济体的发展
在追求净零碳排放的同时,不应阻碍发展中经济体的发展,公正转型的目标也需与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相一致。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富达国际亚洲投后管理主管王芳表示,在国家层面,我国已有区域性的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职工安置办法及意见,若能在设立碳达峰碳中和环境目标的基础上,设立范围扩大到全国的、针对受绿色低碳转型影响的行业的类似目标,将有助于整个经济体的公正转型。
在企业层面,要想确保公正转型目标和其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一致,且能够被更广泛的利益相关方接纳,可以选择参考或采用市场上现有的转型框架。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一些组织机构已经或正在制定转型指引、框架,并纳入公正转型的内容,供致力于制定可信且可行的转型目标和计划的相关企业采纳并应用。例如,世界基准联盟(World Benchmarking Alliance)发布了一套公正转型评估方法,其中包括各类指标,如公正转型规划、创造绿色体面的工作等。再如,气候行动100+设立了净零排放公司基准指标,根据这十项指标对所有重点公司进行评估,公正转型就是指标之一。
此外,金融对我国公正转型的资金支持力量巨大,政策对此的支持将加速这一进程,并扩大相关影响。
有效的金融支持离不开对企业公正转型努力公允的衡量,而企业的信息披露是金融机构衡量评估的基石。政策能够通过设定激励机制帮助企业和金融机构解决公正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短期风险,促进长期可持续发展。
确保金融对公正转型精准和持续的支持,也离不开对其投资活动完善的监测评价体系,而政策对金融机构尽责管理实践的支持将促进这一体系的应用和发展。
除政策支持外,企业也需系统性评估其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影响,建立自上而下的公正转型战略,落实转型及汇报进展。
8月3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 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积极推进“双碳”目标。老的高耗能路径已行不通,低碳绿色转型已刻不容缓,可能有短期阵痛,但是总体长期向好。我国不乏相关领域专业技术及优秀人才,现阶段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利用区域、行业、人才、技术优势促进传统行业转型,稳就业,保增长,使经济多元化、发展可持续。同时,率先主动拥抱公正转型的企业更有可能抢占先机,吸引更多责任投资人。
最后,投资者也需将公正转型纳入投资流程,这并非指简单剔除尚未满足投资者低碳及公正转型预期的公司,更重要的是和公司保持沟通,了解公司转型战略、进展以及困难,督促和帮助公司逐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