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安徽天长:返乡“新农人”编织乡村振兴“田园梦”

202209/1916:18
2022-09-1916:18
来源: 学习强国

安徽天长:返乡“新农人”编织乡村振兴“田园梦”

核心提示:

  从一名普通工人到一位“土专家”,他在艰苦创业中实现了角色转换。创办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机械化农机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相关问题;创办家庭农场,“自产自销”农产品,推动家乡农业发展……一个个坚实的足迹,见证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他就是安徽省天长市人大代表、天长市新街镇李坡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忆农家庭农场主唐世国。

  鸿雁归巢身怀“赤子心”

  唐世国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农村家庭,他皮肤黝黑,身材魁梧,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2006年初中毕业刚满一年,突遇父亲去世,尚且稚嫩的他一夜之间长大,坚强地扛起家庭重担。凭借着肯吃苦、有韧劲的良好品质,唐世国很快就学会了一项新技能,在城里干起了水电工,虽然不是轻松的差事,但也算是一份稳定工作,拿着不错的薪水。

  可从小受父亲影响的他,一门心思就在农机和土地上,他心中“返乡归田”的种子不断发芽壮大……

  “我的父亲就是一位农民,一辈子都和田地打交道。我终究是要回来了,不然家里的田没人种,不能抛荒!”问起他为什么放弃城里的生活和工作,回到家乡种田,他憨笑道。

  在那个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去大城市闯荡的年代,二十出头的唐世国毅然选择勇敢“逆行”。2010年,唐世国经过深思熟虑,辞去了工作,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创业之路。

  艰苦创业变身“土专家”

  2010年,唐世国牵头和6人联合创办了天长市李坡农机专业合作社。万事开头难,村民们谁都不愿意多花钱去“请”别人帮自己种地。唐世国先试先行,他将取得的成绩亮在群众面前。唐世国和他的合作社也被越来越多人认可和接受,从代耕、代种到代管、代收,他的专业化种田带动越来越多人增产增收。目前,合作社拥有大中型农机具30多台套,占地面积9.5亩,机库450平方米,机棚面积500平方米。

  “这个合作社办得好啊,它不仅让我们的收成上来了,而且种地不用亲自下地,让我们有精力去做别的事情。”51岁的李坡村唐大爷乐呵呵地说。

  为充分利用现有农田,实现规模化经营,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的,他积极探索新型土地经营模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流转土地近400亩。

  科学种田勇当“带头人”

  “种地不能一直沿着老思维、老想法去种,要紧跟时代,科学管理,科技种田,这才是农村要发展的方向。”唐世国说起田里的事无比认真。

  2019年,他成立天长市忆农家庭农场,投资4万元,购买真空机、真空整形机等设备,以“合作社+农场+电商”的发展模式,实现自产自销,从事水稻、小麦、油菜种植、初加工和销售。他还创立了属于自己的粮食品牌“馫田地”。

  “民以食为天,种粮是天下大事,这些年来,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用多说,‘家庭农场’模式肯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唐世国信心满满地说。

  “我们在农场里帮帮忙,活可比种田轻松多了,钱挣得也不少,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李阿姨笑道。据了解,在农忙时节,唐世国的农场每天都有10多位村民干活,为周边村民提供了灵活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

  逐梦希望田野,收获累累硕果。唐世国管理的合作社先后荣获天长市农技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等荣誉称号,其创办的家庭农场荣获2020年安徽省5A级服务三农金牌家庭农场。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眼下,唐世国又在勾勒新的发展蓝图: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继续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