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6 日, 上 海 迪 士尼迎来开园 5 周年 , 中外游客相聚在乐园奇幻童话城堡前见证这座“年轻”的乐园庆祝“5 岁”生日。迪士尼进入中国内地以来,不仅带来了“快乐经济”,还带来了不少创新元素,两者相叠加,引领相关业务逐步融入中国内地。
因为迪士尼来到上海,以上海迪士尼乐园为核心的上海国际旅游度假 区应运而生。这片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 中部的热土,约 24.7 平方公里。国际旅游度假区开放 5 年来累计接待游客超 8300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 400 亿元, 实现税收约 26 亿元,创造直接就业岗 位 1.5 万个。
这 片“ 神 奇 之 地” 见 证 了 上 海 市多个五年规划达成目标,而今成为 “十四五”期间上海建设世界著名旅 游城市和国际消费中心的重要承载区。 据预测,未来这里有望建成产业集聚、创新活跃的文化旅游新地标,建成功 能清晰、区域协调的高品质国际旅游 城。
已过而立之年的上海浦东再出发,中外文旅合作创新成就了这片“地球 村”;双循环下,大文旅产业“链接” 国内外,必将大有可为。
迪士尼带来“青春秘诀”
2016 年 6 月初,上海迪士尼即将 开园时,华特迪士尼公司执行董事长兼董事会主席罗伯特·艾格接受记者专访 时透露了他眼中迪士尼长盛不衰的秘 诀,可以用四个字形容——与时俱新。
走进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你总能发现随处可见的创新元素。
2016 年 11 月,上海迪士尼开园 仅数月后,就宣布乐园的首个重大扩 建项目——玩具总动员主题园区破土 动工。次年 6 月,上海迪士尼宣布, 已迎来超过 1100 万名游客。
业内人士认为,迪士尼进入中国内地以来,不仅带来了“快乐经济”, 还带来了不少创新元素,两者相叠加,引领相关业务逐步融入中国内地。
在上海迪士尼,持续发展和扩建的全新主题园区——疯狂动物城,正 在书写非同寻常的创新历程。
据了解,这一全新主题园区的建设将继续有条不紊地进行,同名电影 故事中一些主要角色的机械动画人偶 正在持续开发制作中,其中很多工作 在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的演出布景制作 中心进行,例如“北极熊先生”和牦 牛“犀利哥”等的制作。这也是华特 迪士尼幻想工程第一次选择在美国以 外的地方,对如此精密复杂的机械动 画人偶进行开发制作。
另一项统计显示,5 年来,上海 迪士尼度假区共计推出 17673 种各类 商品,其中 9308 种由上海迪士尼度假 区独家开发打造,显示其创新活力。
“中国风”成为一种内生动力
2016 年 6 月 16 日,上 海 迪 士 尼 开园。来到上海之初,华特迪士尼公 司就提出了“原汁原味迪士尼,别具 一格中国风”的发展愿景,这也得到 了中方合作者申迪集团的认同和支持。
申迪集团董事长杨劲松表示:“上 海迪士尼乐园开放以来,中美合作伙 伴在全球标准和本地最佳实践结合的 过程中,持续信任、沟通、融合,共 同为打造市民游客的休闲度假好去处而努力。感谢每一位建设者和运营者, 也感谢每一位游客,我们将把更多高 水准的度假产品、高品质的快乐体验带给大家,期待合作之花,越开越美 丽!”
有趣的是,上海迪士尼的开园季节“天生”带着一些中国特色,每逢 周年庆活动,刚好与中国端午佳节“相 逢”,乐园内外飘着粽香,游客随处 可以品尝当季美食,这些都与别具一 格的“中国风”联系在一起。今年端 午假期,多家调查机构又将上海迪士 尼列为游客最青睐的出行目的地之一。
一个令人难忘的数字——2956 ! 过去 5 年间,上海迪士尼在春节庆典 期间累计使用 2956 只各式灯笼进行主 题布置。灯笼恰是上海迪士尼“中国风” 的体现,即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时,迪士尼小镇、度假区酒店等 依然灯火通明,装饰用的春节大灯笼, 为路人带来浓浓中国年味。
2020 年 1 月下旬,为防控疫情, 上海迪士尼乐园在全球迪士尼中率先 闭园,3 个多月后,又率先复工复产, 重新开园。这无疑成为一个里程碑, 中国式的防疫经验,比如尽量戴紧口 罩、排队保持合理间距、随时注意手部清洁等,成为乐园重开后的“上海 经验”,此后还助力全球其他城市的迪士尼开园。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总裁兼总经理薛逸骏坦言,即使经历了疫情,也不 会动摇上海迪士尼坚持“原汁原味迪 士尼,别具一格中国风”的理念,相 反大家可以在乐园看到更多的中国元 素,就好像每年春节米奇和米妮都会 给大家拜年,共同观看醒狮表演一样。
合作创新点亮“2035 奇梦”
对标世界一流,对标最高品质,上海正努力打造体现国际风范、彰显 中国元素、具有上海特色的世界著名 旅游城市。
据 上 海 国际 旅 游 度 假 区 预 测, 到“十四五”末,年接待游客预计超 2500 万人次,初步建成旅游产业发达、 文化创意活跃、低碳环保智能、环境 优美宜居的城市新地标;到 2035 年, 年接待游客达到 7000 万人次,最终建成具有示范意义的国际旅游城和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何建民分析,上海正在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 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将受益于这类中外紧密合作、文旅深 度融合的项目,迪士尼就是一个缩影, 可以看到中外合作创新的潜力。
上海浦东一直就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的“风向标”,浦东中部的上海国 际旅游度假区依托迪士尼等项目正逐步长大、成熟。
全球化进程让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正在变成真正的“地球村”。比如, 上海迪士尼的“翱翔·飞越地平线” 景点,5 年来总计带游客环游世界超过 21000 小时,相当于上海至美国加利福 尼亚州的航班飞行 1500 次所需时长。
在乐园,百事、都乐、怪兽充电、上汽通用、西铁城、中国东方航空、 万科等中外企业与迪士尼携手开拓中国市场。在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其他区 域,来自英国、日本、西班牙等国的 著名企业及品牌扎根于此,正在这片热土寻找更多的发展机遇。
又比如,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结缘多年的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已成为长 三角地区传播“一带一路”电影文化的重要地标。最近,第 24 届上海国际电 影节“一带一路”电影海报展和“电影 之夜”活动正陆续在申迪文化中心举办。
英国唯泰集团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马克·伊斯瑞尔前不久告诉记者:“我 们对在上海及中国市场取得的成绩深感自豪。伴随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成 长的这五年,唯泰集团同步进军长三 角地区,在苏州同样开设了比斯特购 物村,形成了区域联动效应。”
展望中国的“十四五”,马克·伊 斯瑞尔表示,集团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期待开启更令人兴奋的全新篇章 及未来的拓展计划。(《中国名牌》特约记者 许晓青 陈爱平 吴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