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乡村振兴,从地平线上崛起】之二:强村富民的东台实践

202106/1710:32
2021-06-1710:32
来源: 中国名牌网

【乡村振兴,从地平线上崛起】之二:强村富民的东台实践

核心提示: 道路平整树木葱郁、田间地头大棚连片、徽派民宅新颖别致,这是初夏时节江苏省东台市的一幕农村景象。近年来,东台市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路上的步子迈得稳健而有力,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舒展在苏北大地。

道路平整树木葱郁、田间地头大棚连片、徽派民宅新颖别致,这是初夏时节江苏省东台市的一幕农村景象。近年来,东台市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路上的步子迈得稳健而有力,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舒展在苏北大地。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台市先后创成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获批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市、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市等,2020年跻身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前列、江苏省乡村振兴年度考核县级综合排名第一等次,并在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作经验介绍。今年5月,东台市又荣获首批江苏省绿色蔬菜产业特色县(市)。东台在强村富民的过程中,创新实干,走出一条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科技带动特色产业跨越式发展

  提到东台市的“四大”特色农业产业,就绕不开西瓜与茧丝这两张“名片”。

  4月底5月初,正是南瓜北果的“断档期”,而东台瓜农正是瞧准这个空档,创新了春提早等一系列栽培技术,争早抢“鲜”,第一批东台西瓜已经陆续上市。

  记者在三仓镇联南村看到,连绵起伏的西瓜大棚内,瓜农们正在一畈一畈的田垄上采摘西瓜,一只只西瓜果型饱满、色泽鲜亮。

  三仓镇联南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杜亚琴是当地的种瓜大户,她与丈夫种植西瓜已有20余年,从承包十几亩扩种到60亩,西瓜每亩收益从两三千元提高到1万元。杜亚琴告诉记者,为抢占市场,他们利用智能温室大棚,精准把控西瓜成熟时间,提前到五月初让西瓜错峰上市,这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西瓜经纪人前来订购,让他们成功抢到消费者尝鲜的首桶金,预计首批西瓜可以为她带来纯利润近30万元。

  但“早熟”并不意味着质量差。根据自己多年的西瓜种植经验,杜亚琴早已与西瓜经纪人形成了共识:种出的瓜,一定保熟、保质。

  东台西瓜取得如今供销两旺的成绩,离不开当地对这一区域公用品牌的尽心培育。近年来,东台市委、市政府严把关,加大科技培育力度,推进西瓜种植规模化、产业化。位于三仓镇的东台国家农业现代产业园,展示了东台西瓜产业的发展史,汇聚了东台百姓在培育西瓜这一特色产业过程中的智慧成果与辛勤结晶。记者进入产业园内,只见大棚中一片片绿油油的西瓜苗长势良好,西瓜幼苗在这里被大规模培育,并配以恒温恒湿设备,应用多层覆盖和生产过程数字化管理系统,借助科技力量,从源头保障东台西瓜卓越品质始终在线。

  此外,东台西瓜还与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紧密合作,成立吴明珠院士工作站,制定推广技术规程。通过合作,东台小型西瓜、无籽西瓜的种植面积和优质品率提高了,瓜农年增收5%以上。

  依靠科技提升品质,塑强品牌拓展市场。如今,东台西瓜每年试验近百个品种,成为了“东台大粮仓”区域公用品牌中的特色金字招牌,畅销长三角,远销十几个省区市。

  2020年东台西瓜总产约100万吨,亩均收入突破万元,纯效益30亿元,这份“甜蜜”事业已带动10万农民增收。

  东台的特色产业还有“茧丝”,东台也是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享有“中国茧都”的美誉。一片桑叶、一根蚕丝,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拉动东台乡村的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引擎。

  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安茧丝绸)和江苏民星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星茧丝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行业领头者。龙头企业运用“互联网+”,进行产业生产端全程跟踪,并为蚕农提供技术、蚕讯、物资全方位“一站式”服务,保证蚕农稳质稳产。

  从种出最好的桑,到产出最好的丝,当地茧丝绸公司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蚕种、蚕茧、生丝等主要商品质量领先全国同行,蚕茧上车率、解舒率、净度等主要质量指标遥遥领先,95%以上的蚕茧能缫制5A级生丝,6A级生丝占国际市场的40%,丝价高出外地同行5%-15%。

  东台茧丝向品质要效益、树品牌,不仅亮相在国际峰会上,还远销国外。江苏新曹茧丝绸公司生产的高等级白厂丝成为北京APEC峰会领导人新中装“宋锦”经线主要供应商;富安茧丝绸6A级生丝成为了爱马仕、香奈儿等奢侈品牌丝巾等原料的供应商,而且具有国际市场定价权,“FUAN”牌生丝更荣获了“中国名牌产品”等称号。

  2020年,东台生产蚕茧1.06万吨,养蚕收入4.5亿元,全年蚕桑收入达5.3亿元。东台市9家缫丝加工企业生产5A级以上白厂丝1500吨;富安茧丝绸、民星茧丝绸(含所属企业)等企业生产蚕丝被2.8万条。东台实现桑蚕茧丝绸及副产品总产值30亿元左右,“一根丝”带动20万农户增收。

  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进程中,东台“四个一”(即一只瓜、一根丝、一篮菜、一棵树)特色主导产业产值规模超过120亿元。通过实施 “4+N”产业培育工程,形成优质粮油、设施蔬菜、大棚西瓜等十大特色产业,设施农业规模位居江苏省前列。而“东台大米”“沈灶青椒”等15个产品跻身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农产品。东台的农业产业光荣榜上赫然在目的有: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市等荣誉称号。

  东台农业稳扎稳打,通过科技助力,政企农户合力发展,迈出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加速度”。

  “农业+”提档升级助推质变

  在已有农业产业发展基础上,东台要寻求新的发展,就要破题——如何进一步实现模式新突破、路径新设计?

  东台市先后出台《东台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9-2022)》《东台市强村富民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东台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朱宝美介绍,要创新产业模式,产业融合是关键,靠单一产业已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因此,东台大力推进“一镇一园”建设,形成科技服务、生产示范、产品加工、农业观光等功能互补、特色各异的园区发展格局,丰富了东台农业融合发展的新内涵,开拓了新时代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5月初,在五烈现代农业示范园,第一批秧苗已经插入大田之中。作为叫响东台“一粒米”的龙头企业,五烈现代农业示范园正对照东台打造种植、养殖、加工、连锁专卖、单位配送、网络销售的自有品牌“绿色生产产业链”标准,补强短板,夯实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带动全产业增效。

  这是东台产业融合的一个缩影,经过“农业+”提档升级,产业融合发展在东台已全面铺开。

  产业融合让小产品做出大市场。江苏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浩瑞生物公司年输出甜叶菊种苗10亿株,辐射全国三分之一地区,精深加工量占全国总加工量的46.6%。

  产业融合让散户形成聚合力。合作社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彰显出“联农带农”的特殊优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官苴村悦农合作社,通过农户+合作社+市场模式,吸引200多户农户加入,拥有种植基地800亩、400平方米标准化低温保鲜冷藏库,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而以茧丝绸为主产业的富安镇,3万户农民中,就有2.5万户吃的是蚕桑饭。如何走出一条桑蚕茧丝绸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一直是富安茧丝绸董事长卢克松思考的问题。经过反复酝酿,卢克松在当地政府指导下,推出了“公司+合作社(+工厂)+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一次高价收购、二次分配反哺、三次优惠奖励等形式让利于农,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首创全国第一家蚕农合作社。

  产业融合让市场主体和数据链由量变到质变。东台大力实施农业“接二连三”工程,推动农业多层级增值、全产业链收益。海升果蔬、浩瑞甜菊糖等一批超亿元农业重大项目、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00多家;建成农业大数据中心和一批智慧农场,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80%;建成一批江苏省级“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获评全国电商示范百佳市。

  对此,东台市委书记杨雪峰表示,农业农村要向“融”处走,坚持富民优先,打通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切实增加百姓收入;坚持融合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做深农产品生产、销售、精深加工,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所有的努力都是围绕一个目标——强村富民。

  功不唐捐。2020年,东台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37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达543亿元,是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均突破2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7万元,农民致富的愿望逐步实现。

  家住富安镇的崔成根养蚕30多年来,从当初的三四十平方米养到如今的三四百平方米,年收益在8万元左右。他开心地说:“现在日子越过越红火,我自建的二层小楼就是种桑养蚕带来的收益。”

  乡村建设行动成为重头戏

  乡村振兴,既要农业全面升级,也要农村全面进步,其中,生态宜居是关键。

  东台人在乡村振兴路上,对国家战略的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及其知行合一的成果令人眼前一亮。东台市农业农村局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迅速部署,专门成立乡村振兴工作指挥部。通过试点先行,东台遴选出首批25个村居开展乡村振兴试点,落实“一村一策”举措,精心培植特色亮点,形成甘港老家、孝贤临塔、甜蜜八里等一批示范典型。

  如今,走在八里村、临塔村,一栋栋设计新颖、户型别致的徽派民宅跃入眼帘。漫步社区,道路平整干净,庭前绿树花红,令人赏心悦目。

  “要建设美丽乡村,首先就是要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打造人居环境示范区。”东台市临塔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沈平告诉记者,“我们请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专家按照生态宜居的理念,高起点编制规划建设方案,注重土地集约利用,着力打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老融合示范样板。像这样的徽派小院我们规划建设320户,真正提升村民的居住品质和幸福感。”

  “我是今年2月搬进临塔新型农村社区的,一家四口住着很宽敞,没想到自己也能住上200多平方的大房子。”村民陈镇明开心地告诉记者,现在周围配套设施逐步完善,配备了便民服务中心、卫生室、文化体育室等设施,交通也便捷,开车去市内只要10分钟。

  完善公共设施配套,是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村面貌的重要推手。临塔村新建农村公路18公里,安装路灯300多盏,清淤河道总长6公里,受益农户达200多户,成为盐城市农房改善“十镇百村”示范村。

  宜居更要宜业。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实现就业,在家门口就能创业,是临塔区域优势的体现。沈平介绍说,临塔机电产业园中入园企业有117家,依托园区就地转移本地劳动力1800多人,年增加农民收入9000万元以上,成为临塔全民创业、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我们村有12个村民小组,800多户居民,2020年实现村集体收入260多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4万元。”沈平骄傲地说,“全村建档立卡对象63户、110人已全部脱贫,农民储蓄总额突破3亿元,强村富民成效显著。”

  自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以来,东台市新改善农民住房3640户,高品质建成新型社区25个,“8镇11村”示范区展现浓郁地方特色,五烈甘港村创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9个村获评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5个村入选江苏省传统村落。

  一大批既有“颜值”又有“底气”的新型农村社区在广袤的盐阜乡土不断涌现。

  农业强了、农民富了、农村美了,这些实实在在的幸福,写在了农民一张张朴实的笑脸上。在这场乡村蝶变中,农民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和推动者。而东台强村富农的生动实践,正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源源动力,为乡村振兴发展再添榜样力量。(《中国名牌》全媒体记者 蒋硕)

责任编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