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城市最大的不动产。一个城市靠什么吸引游客、留下游客,甚至让他们流连忘返、再次心生向往?除了高楼大厦、城市风貌,美食美景、别样物产,更能打动人心的,则是这座城市渗入骨子里的文化气质。
静候四面八方客的淄博站南站房 郭绪雷摄
陶瓷、琉璃、蚕丝织巾被称为淄博文化灵魂“三件套”。山东省淄博市以齐文化为龙头,挖掘当地陶琉文化、工业文化等地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新时代内涵,持续放大文化效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淄博的经济、社会价值进一步凸显。
文化灵魂“三件套”历久弥新
山东淄博,齐国故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田忌赛马”“围魏救赵”“滥竽充数”“一鸣惊人”等许多典故为人们耳熟能详。但是,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齐国的兴盛与陶瓷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窑炉熊熊的火焰燃烧了数千年。
淄博是我国最早生产和使用陶器的地区之一。2005年发掘的扁扁洞遗址出土文物令人惊叹,淄博地区使用陶器的历史被一举推至距今8000多年前。
淄博市博山区颜神古镇至今保存着13座古窑。走进古镇,千年古窑静静浮现在眼前,穿越深邃厚重的青石巷,烧痕斑驳的匣钵墙传递出当年窑民生活的细节。据史籍记载,明清时期,这里有圆窑170余座,规模傲居博山六大窑场之首,烧制出的雨点釉、茶叶末釉等名瓷蜚声海内外。作为淄博陶瓷的主要发祥地之一,颜神镇有“中国陶瓷古窑村”的称号。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最大的陶瓷厂山东博山陶瓷厂诞生于此,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烧窑制陶,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了数不清的陶瓷制品。
以博山为代表的淄博琉璃生产最早可以追溯至汉代,到了唐代已具有较大生产规模,明清时期成为中国玻璃的制造中心,延绵于淄河两岸的琉璃炉,烧制出如宝似玉的琉璃制品。其中,鸡油黄雕刻的花瓶、文具等有“黄玉”的美称;内画壶风格独特,博得“袖里乾坤真正大,壶中日月尽包罗”的赞誉……
一代代匠人历经时间的磨炼淬炼出的琉璃艺术结晶,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留下了璀璨的一笔,更是借此次“淄博烧烤”火爆出圈,走向了全国各地。游客开始不仅品尝烧烤,还发掘了博山琉璃市场。一名商户说:“二三十年的库存都被买光了。”
春秋战国时期,淄博丝绸就号称“冠带衣履天下”,明清时代已相当兴盛,是中国丝绸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又是“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现在漫步在周村大街上,仍然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丝绸文化的丰厚底蕴。这里保存着千余年来丝绸基地的印记。
为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山东省重点推进“山东手造”工程。陶瓷、琉璃、丝绸等传统优势产业和区域产业集群让淄博拥有发展“山东手造”的天然优势,淄博重点打造了陶瓷、琉璃、丝绸、食品酿造、家居5个手造产业集群。
淄博以齐文化产业转化联盟为载体,集聚政、产、学、研等各方智慧和资源,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产业的连接点,打造“山东手造·齐品淄博”品牌,优化整合陶瓷、琉璃、丝绸、酿造等本地特色文化产业资源,设计建设一批具有特色和内涵的文化产业新业态。
在淄博,通过挖掘传统工艺、传统饮食、传统服饰、传统医药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一批丰富多样、符合现代审美和满足大众美好需求的文化“山东手造”产品正在源源不断地走向大众。目前,淄博市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占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的三分之二。
齐文化研究院院长毕雪峰说,实现文化的产业化,要深入挖掘传统工艺、传统饮食、传统服饰、传统医药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通过加强设计、改进工艺、拓展产品功能、丰富产品种类等途径搭建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桥梁,生产出丰富多样、符合现代审美和能够满足大众美好生活需求的产品。
在淄博市齐文化特色文创产品展示厅里,淄博陶琉、丝绸、蹴鞠等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应有尽有,晏子呈茗茶、公子小白水、齐风香礼香料等极具齐文化元素的产品特色鲜明,游客的咨询声、谈笑声、手机支付声交织在一起。
文旅融合:守经典当网红
“五一”假期前,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出的《致广大游客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淄博是齐文化发祥地,演绎了“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的盛况,诞生了太公封齐、管鲍之交、管晏辅国等故事,成就了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美谈,孕育了《孙子兵法》《齐民要术》《考工记》《聊斋志异》等巨著,留下了齐长城、齐国故城遗址、东周殉马坑、世界足球起源地等文化遗存,陶琉文化、黄河文化、聊斋文化、渔洋文化等地域文化交相辉映,悠长的文脉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陶瓷、琉璃、蚕丝织巾是淄博更具韵味的文化灵魂“三件套”。
游客打卡必到的淄博海月龙宫物流港烧烤城 邵琨摄
盘点整个“五一”假期,除了打卡淄博美食美景,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淄博陶琉国艺馆、博山陶琉大观园、周村古商城、各文创园区,都少不了大包小提拎着陶瓷、琉璃、丝绸等礼品的身影。
四川南充游客贺春霞,只身一人来到淄博,为的是体验淄博人的热情好客和陶琉特产。她先到了博山陶琉大观园,买了花球、生肖等琉璃摆件。她说:“很多好看的陶瓷琉璃没法带回去,下次一定开车再来淄博。”
名为“阿文爱旅游”的网友在掌中淄博公众号留言说:“我刚带全家游玩了山东,其中一站淄博,打卡了淄博的三个博物馆,真的比烧烤、景点更精彩。”
“五一”小长假,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7.82万人,入馆游客呈现“两个80%”特点,即80%为省外游客;省外游客中,80%为大学生游客。他们被陶琉馆精美的陶瓷琉璃文物、藏品和陶琉艺术品、文创雪糕、文创糕点所吸引,看了吃了走的时候还不忘买点带回去。
夜幕降临,齐长城脚下的古村落里人来人往。在这里,游客可以近距离感受齐长城文化、陶琉文化、饮食文化,与此同时,还能体验七彩琉璃栈道、玻璃水夜漂流等项目带来的乐趣。
山东华旅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房利军介绍,红叶柿岩景区定位打造“齐长城脚下的琉璃生活村”,通过“山色、水意、火韵、土味”四大生活主题,将多元文化融入景区设计。
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从2020年10月1日试营业开始,仅仅一年多,红叶柿岩景区就成为淄博文旅的流量担当。
这片总占地近21平方公里的山林里,辐射带动了周边10余个村、上万村民增收致富。文旅产业,为淄博博山这片曾经“走路全靠脚,收入都看天”的贫瘠土地,刮来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东风。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和实体经济挂钩,必须把文化和产业融合起来,文化产业化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同时又能为文化树立品牌,带来长远的发展动力。淄博正加快齐文化产业融合,打造“山东手造·齐品淄博”品牌,优化整合陶瓷、琉璃、丝绸、酿造等本地特色产业资源,设计建设一批具有齐文化特色和内涵的文化产业新业态。
以文化人:热情纯朴拉满好感度
走进淄博知味斋酒店人民路店,一个大型转盘惹人注目,上面写满了“围魏救赵”“老马识途”等与齐文化有关的成语,顾客可以转动转盘参与酒店活动。酒店客房里还放着齐文化读物,餐盘旁边的书签写着成语故事,餐桌上还有一个木壶,里面有许多木签。
知味斋人民路店经理渠凤丽介绍,木壶和木签是给顾客喝酒娱乐用的。酒令是中国传统的酒饮文化,在齐文化中,行酒令有投壶和抽令等方式。知味斋大酒店结合齐文化成语故事,让顾客在行酒令的同时体验到齐文化的魅力。
文化来源于生活,更应该回归生活。离开了生活,文化就是无源之水,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可感触。
“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正。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开蒙礼”正在进行。几名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次完成正衣冠、朱砂启智、开笔礼、击鼓明志等环节,一边感受博大精深的齐文化,一边将开蒙启智的种子轻轻播撒。
在临淄一中传统文化课堂上,老师为学生们讲解稷下学宫的由来和影响,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们对齐文化有了更深刻认识。
淄博把齐文化、陶琉文化、鲁商文化等当地文化,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尊老爱幼、孝老爱亲、爱国爱家、遵德守礼等优秀品质融入各项礼仪,因地制宜探索了各具特色的活动,让市民在潜移默化中走进传统文化,让“有礼”在淄博可视、可感、可行,以文化人,以礼育人。
城市不只是水泥马路的交叉和楼房的罗列,它更应是悠久文化与文明和谐的交融。一座城市的文化气质,涵养着居住在此的人们,铸造了城市特有的人文风骨和精神特质。在这个“五一”假期之前,城市蕴含的文化对外地游客源源不断释放出巨大的吸引力。
淄博烧烤标配 刘一鸣摄
“淄博烧烤”火爆出圈后,为了应对“五一”假期的游客大流量。淄博当地干部,“变身”乘务员、宣讲员、服务员、保洁员、治安员,成了淄博烧烤和淄博旅游的另一张名片。
淄博市发展改革委和市场监管局明确要求,客房按3月1日至31日平均实际成交价格(包含线上、线下所有实际交易结算金额),上浮超过50%的,按哄抬价格行为予以查处;淄博市公安局设置流动110处警车组,确保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巡防警力全覆盖;淄博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烧烤食品经营单位开展为期8个月的集中整治,“谁砸淄博的锅,就砸谁的碗”。
淄博市不管是早出晚归的环卫工人、公交司机、外卖小哥、网格员、志愿者,还是日夜值守的公安民警、城管队员、市场监管人员、社区工作者,人人都在真情奉献,人人都在为游客献上最美的风景。
淄博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发布《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倡议,坚持诚信守信互信,依法规范经营,杜绝欺诈行为;把更多当地熟悉的景色,留给节假日远道而来的游客,让他们更好感受五彩缤纷的淄博魅力。
官方倡议,市民响应。淄博一系列操作,让游客们“不会了”:鲁C自觉礼让外地车辆,还“偷偷”送上各种土特产,鲁C在鲁C受到了“歧视”;专门“挑刺”的网红随机探店,不仅没有发现缺斤短两,还被加送礼物,“刺头”瞬间成“铁粉”;一些游客在烧烤店排队过久,被老板劝说也可以去别家吃,因为“淄博烧烤都很好吃”。(《中国名牌》特约记者 邵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