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辽河油田冷家公司公布开发相关数据。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冷43块S32油藏自然递减率下降4%,含水上升率下降2%,平均年产油10万吨。
作为原油上产稳产的“压舱石”,今年以来,辽河油田冷家公司持续深化老区综合治理,以“五个转变”技术路线为指引,持续精细油藏认识、精确注采关系、精进开发技术,“老油田”里不断挖出“新油”来。
层系归位盘活储量控制“存量”
冷43块S32油藏属于特深层块状普通稠油油藏。近年来,受油层厚度大、埋藏深、储层物性和黏度差异大等因素影响,区块动用不均,采出程度仅为18.27%。针对以上特点,冷家公司采取“分类识别、分区调整”的治理策略,建立“三类储层评价与三项开发调整”模式,显著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在区块南部的冷83井区,由于油井上返,导致上层系水驱波及扩展难,下层系井网控制程度低,采出程度极为不均。冷家公司按照“潜力评价、井网恢复、提高动用”的治理原则,重新开展微幅构造研究和储层二次评价,锁定断层遮挡区和I类优势储层,利用低效套损井加深侧钻,恢复上下层系井网结构,挖潜失控层系剩余储量。共部署侧钻、大修井11口,投产11井次,恢复、完善井组7个,阶段累产油1.8万吨。
联动调整提升水驱开发“质量”
针对冷80井区西部油水关系复杂、水淹形势日趋严重的难题,冷家公司科研人员细化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和动态分析,通过吸水剖面判别注水优势通道,识别注水井组低效无效水循环,重建隔夹层判别标准,完善注采井网,开展针对性注采调整。
在隔夹层发育区域,冷家公司科研人员结合井组注采情况实施分注分采,通过控制注水和油井生产压差,实现波及体积扩大,改善水驱效果。累计实施分注11井次,分注调配40井次,新增注水见效井组5个,增油2900吨。在隔夹层不发育区域,他们强化地质工艺一体化攻关,采用“油井冷采降黏+注水井解堵+化学调剖”的组合方式,实施注采同调优化引效,解决稠油水驱波及不均的问题。累计实施注水调控28井次,油井分选注、调剖注汽18井次,注水见效增油1700吨。
超临界注汽培育难采储量“增量”
冷80东井区地质储量占冷家公司难采储量的三分之一,原油黏度大、物性差、成熟度低,采用常规注汽方式开采低产低效。科研人员通过分析区块沉积环境和储层微观特征,利用超临界注汽的高扩散性和临界点发生的不可逆溶蚀作用,改善蒸汽在低物性储层的注入效果。现场试验中,结合周期增油和蒸汽特征确定合理参数,建立并完善储层应用标准,同时复合应用压裂和超临界技术,实现油井峰值产量和生产周期明显转好,累计增油6125吨,为开发同类型难采储量提供了思路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