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航海日丨鞍钢船板驶向深蓝

202307/1210:47
2023-07-1210:47
来源: 鞍钢集团

中国航海日丨鞍钢船板驶向深蓝

核心提示:

从远古的舟楫到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中国造船和航海的历史源远流长。作为“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鞍钢集团始终以“钢铁强国”为己任,为我国成为现代化的造船大国乃至强国而努力,用过硬的科研实力助力一艘艘巨轮驶向深蓝。在第19个中国航海日到来之际,让我们聚焦鞍钢船板发展历程,感受鞍钢人勇挑重担、为国分忧的情怀,以及依托自主创新助力巨轮远航的决心,汇聚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磅礴力量。

我国首个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鞍钢

5月26日,由鞍钢集团整船供货的全球第一艘M350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船在辽宁大连正式交付。该船型是世界首个应用最新规范设计的超大型海工项目,实现我国浮式生产储卸油船造船业的重大突破。

“浮式生产储卸油船是开采深海油气资源的高端大型海洋工程装备,被称为‘海上石油加工厂’。我们供货的这条船是目前世界上同类船中尺度最大的,能够整船供货再次展现了鞍钢船板的实力。”在交付现场,鞍钢船板团队成员高兴地说。

向海而行,是鞍钢船板从未变更的航向。从20世纪50年代开发出万吨巨轮所需的造船板到如今问鼎多项国内第一,半个多世纪以来,鞍钢时刻紧跟国家发展海洋事业战略,与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同频共振,已成为拥有多国船级社认证证书,国内认证级别最高、规格最全、品种最多、产量最大、资质最全的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金属材料生产、研发基地……鞍钢船板铸就中国海洋装备制造的钢筋铁骨,助力中国船舶扬帆奋进、逐梦蔚蓝。

起锚——劈波斩浪搏激流

鞍钢船板生产现场

从古至今,人类征服大海的决心从没有动摇,海洋开发越深入,越需要牢不可摧的钢筋铁骨。

翻开鞍钢船板的“发展史”,可以看到我国船舶发展的清晰脉络,鞍钢在我国船舶发展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上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早在20世纪50年代,鞍钢就为新中国造船事业的发展开发出中国万吨巨轮所需要的2C、3C、4C造船板。

“用国产的船板建造世界最大的船”,是中国造船人的梦想,而取得船级社认证证书,意味着拿到了进入船板市场的“金钥匙”。

船板产品的开发不同于其他钢铁产品,它不但要在产品的化学成分、几何尺寸、力学性能等指标上满足各国船级社船舶建造的规范,而且要通过其对产品的低倍组织、金相组织、化学成分、几何尺寸、产品潜能、焊接性能、落锤、CTOD、系列拉伸、系列冲击等性能的检验。

早在1995年,鞍钢就通过了美国、中国、挪威、德国、英国五国船级社的认证,获得进入船板市场的“通行证”。

2000年,鞍钢进行第二次船板开发和扩大认证,研制出E、EH32、EH36船板产品。

2006年,鞍钢成功通过了九国船级社认证,成为国内首家、世界第三家具备生产高档次船体结构和海洋工程结构用钢板能力的企业。

21世纪初,鞍钢为当时世界最大的五艘油轮供货,每艘重达30万吨。“一开始,外国船东不相信鞍钢能生产出这么高质量的船板,坚持用进口钢板。”一位技术人员回忆说。后来,挪威船级社派一个小组到鞍钢中厚板生产线现场检查评价,他们对鞍钢先进的设备工艺和管理水平表示肯定,认为鞍钢船板的质量符合标准。在之后的建造中,鞍钢船板更是以完好率保持在99%以上的成绩,令船东折服不已。鞍钢船板经历此次跨洋越海的考验,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

2016年是鞍钢船舶及海工用钢的“认证年”。这一年,鞍钢90毫米及以下规格40kg级、47kg级大型集装箱船用止裂钢通过七家船级社认证;4300线通过八国船级社调质态超高强海工钢认证实验,最大厚度达到100毫米;低温钢通过俄罗斯船级社认证;型材球扁钢通过十国船级社认证……至此,鞍钢实现全品种、全规格船舶及海工钢的认证全覆盖。

鞍钢船板不断推进产品扩大认证范围,加速进入市场步伐,随着一艘艘巨轮跨洋越海。在这“劈波斩浪”征途中,鞍钢人一直在迎接挑战、征服难关。

破浪——奋楫争先立潮头

鞍钢集团整船供货的全球第一艘M350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船

海洋是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在国家大力鼓励、引导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鞍钢在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领域有突出表现的大背景下,2015年10月,我国首个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鞍钢。

在重点实验室内,电脑屏幕动态显示着模拟工艺下钢板样品显微组织变化过程。“这是我们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要是开发能适应海洋严酷环境的新型低温钢产品。”科研人员指着试验台上的钢板样品介绍,“目前项目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按时完成国家交办的任务,我们信心满满。”

作为支撑我国海洋装备用材制造的王牌“主力军”,该实验室在我国钢铁、海工制造等支柱产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自主研发的新型低温钢,突破现有规范同类产品性能极限,实现全球首发。”团队成员骄傲地说,这一产品的问世,标志着鞍钢船板在耐低温性等方面又上新高度,再次向世界展现了鞍钢船板的实力和中国制造的力量。

多年来,在逐梦深蓝的过程中,鞍钢船板创造出多项行业第一,跑出了国产船板开发和应用的“加速度”——

2016年,鞍钢抢先抓早,在与国外两家公司的竞争中胜出,顺利取得20000箱集装箱船独家整船供货权,成为国内首家供应超大型集装箱船用止裂钢的钢企;

2017年,鞍钢凭借领先的产线装备和权威的产品认证以及个性化的服务,独家供货当时世界最大的40万吨超大型矿砂船——“天津号”;

2018年,鞍钢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精良的装备水平,成功生产出邮轮用高强钢,成为“极地邮轮1号船”极宽极薄规格高强船板首批供货商,补齐我国邮轮产业的短板;

2019年,鞍钢挑战极限规格,突破95毫米超宽特厚止裂钢板,并首次国产化用于“长益轮”24000箱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建造;

2020年,鞍钢集团生产的LPG运输船用VL4-4MOD低温钢实现全球首发,再次展现鞍钢船板的实力……

鞍钢集团依托在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领域形成的多学科发展的综合研究优势,不断刷新中国船板、世界船板纪录,在叫响鞍钢船板品牌的同时,为加速海工用钢国产化,建设“海洋强国”作出重要贡献。

远航——勇闯“技术蓝海”

鞍钢集团生产的95毫米超宽特厚止裂钢板首次国产化用于24000箱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建造

“突破垄断”“自主研发”每每谈到鞍钢船板,这样的字眼总被提及。

2017年12月8日,坐落在北极圈内的萨别塔港人声鼎沸。随着第一批液化天然气成功装船,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一时间,在这个被当地民众称作“土地尽头”的地方,全球纬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而令鞍钢人倍感骄傲和自豪的是,该项目所使用的Arc7冰区级别极地凝析油轮所需船板由鞍钢供货。

鞍钢船板在极地破冰船的使用,翻开了鞍钢船板历史的崭新一页!

正如所有的科研成果都并非一蹴而就,鞍钢集团海洋用钢团队之所以能为备受瞩目的极地破冰船成功研发出合适的钢种,离不开日积月累。早在2011年,该团队就敏锐地察觉到冰区低温结构用钢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市场需求,而我国在这方面仍处于空白。为此,该团队成员全力投入到耐低温产品的研发与试制工作中。2014年,该团队在国内首次开发出极寒耐低温船体结构钢,5000吨耐低温钢板成功用于我国首次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新一代破冰船,开破冰船用钢国产化的先河,在船体上镌刻下“鞍钢”的名字。

这些优秀的技术成果为鞍钢在这一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奠定基础,更为鞍钢船板生产积蓄强大后劲。

随着船运行业的不断发展,从用途角度来看,船的种类有了更细致的划分,比如用于运载石化产品的低温LNG、LEG、LPG船,北极南极航线的破冰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等。作为生产船板的大型企业,鞍钢自然不会错过这些高价值品种的开发。

近年来,鞍钢先后承担完成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这些项目的深入研究,为鞍钢在船舶用钢等产品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研究经验,使鞍钢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2022年,由鞍钢自主研发生产的热输入为600千焦/厘米超大线能量、质量等级和屈服强度型号为EH40W的焊接船板用钢顺利通过挪威船级社、英国船级社等多国船级社认证,标志着鞍钢集团该级别船板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23年,鞍钢集团二氧化碳运输船液货舱用690兆帕级低温钢面向全球首发,该钢种将用于鞍钢船板整船供货的两艘全球首制世界最大7500立方米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这是鞍钢集团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所取得的又一项重大实践成果。

凭借自身多年积累的良好口碑、先进的生产设备以及敬业的船板产销研团队,鞍钢始终在船板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在国内首个钢铁产品质量分级排行榜中,鞍钢船板获评A+级。

好口碑离不开好服务,为做好鞍钢船板的售后服务,鞍钢船板产销研团队及时了解用户急需的产品规格,收集使用反馈,通过双方共同努力,鞍钢船板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实力与船厂制造能力同步增强,为共同发展开拓一片新的天地。

为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鞍钢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家骨干造船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按国际市场定价方式灵活确定供货价格,实现船厂与钢厂、船舶与钢板同步定价,开展深层次合作。

从浅海到深海,人们探索海洋的步伐从未停过,鞍钢海工用钢的航海路线紧随我国逐梦深蓝的坚定航向向前进发。

责任编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