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京东6·18全球年中购物节火热进行,京东6月12日宣布全面升级“京心助农”,推动其品牌化发展,并重磅推出一揽子助农举措。京东将通过整合供应链、物流、人才、流量、直播等全平台、全渠道资源,不断加深与政府、农人的合作,推动生鲜农产品上行可持续发展,并计划在3年内带动通过“京心助农”项目覆盖的农人收入增长50%以上。
从“产业扶贫”升维到“产业兴农”
前段时间,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脱贫攻坚工作时提到,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这被认为是中央高层对电商扶贫助农的背书与认可,也为电商助农增添了更多信心与动力。
事实上,京东一直致力于产业扶贫,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2016年初京东开始启动电商精准扶贫计划以来,截至2019年,京东在全国832个贫困县上线商品超300万种,实现销售额超600亿元,直接带动8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引领贫困地区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此次助农战略升级,也意味着京东从“产业扶贫”升维成“产业兴农”,视野更大,格局更宽,凸显了京东助力中国农业农村加速现代化进程的决心。
京东在疫情开始后启动“京心助农”,不得不说这准确把握了疫情之下农产品滞销的痛点,急农民之所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疫情伤农”问题。而此次借6·18之机,京东启动“京心助农”战略升级,全面整合京东集团全平台、全渠道所有涉农业务,将进一步惠及农村、农民,加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应当看到,自我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一个重要经验是造血式扶贫助农,并为此打造了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的扶贫格局。在这个格局中,企业作为嗅觉灵敏的市场主体,能准确调动资源与贫困人口对接,充分释放资源效能,以产业效应、规模效应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这其中,尤以电商企业的赋能效应最为明显。因为电商具有得天独厚的平台优势,利用互联网的规模效应与乘数效应,可以最大化地将农产品推向全域市场;同时,由于优化了供应链、省掉了经销商等环节,也使得交易速度加快,最大程度赋予农民以便利。
电商助农造血能力跨越式提升
而全面升级的“京心助农”,相较于传统的电商助农,又有了进一步的进化:其一大特点是从销售端反向为产业端输出定制需求,为农产品打造全链条帮扶模式。京东通过大数据,指导农户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生产多少,并为助农产品建立标准体系,加大物流和冷链仓储在农村地区的覆盖,以及依托智能供应链的全渠道销售通路,推动助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这有效解决了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程度低、供应链加价和产品损耗居高等问题,使得电商助农的造血能力得到跨越式提升。
在专门帮扶湖北的“买光湖北货”行动中,京东从产业发展、品控标准、物流、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深度介入洪湖产业带建设,打造了一套专门针对当地农业特色产业的赋能造血体系,帮助滞销的洪湖农产品拓展了销路,也为当地更快消除疫情影响摁下快进键。
今年618是京东的第十七个6·18,但也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这次6·18与众不同。在5月28日的2020年京东零售6·18誓师大会上,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提到,“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跟合作伙伴一起去迎接这个挑战,共同成长。这是我们今年6·18最重要的要达成的意义和使命。”
显然,京东升级“京心助农”,全面整合技术、供应链、物流等资源为农业产业赋能,就体现了京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届6·18是“史上优惠力度最大的6·18”,也注定是一次公益指数最高的6·18。实质上,“京心助农”项目本身就诠释了那句名言:有商业的地方,就有美德。“京心助农”项目,可谓我国互联网企业扶贫助农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