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2021企业社会责任(ESG)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2日正式发布。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介绍,2021年,京沪高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国铁集团党组决策部署,围绕经济、社会及环境多维度深入推进公司可持续发展,全力做好安全监督、经营管理和上市公司治理等工作,取得经营效益逆势增长,实现了公司“十四五”良好开局。
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筑牢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报告》介绍,公司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万无一失”理念,确保安全投入,全年技改、大修和专项整治规模达到12.53亿元,持续巩固高铁外部环境整治成果,实现了京沪高铁安全持续稳定,全线平均TQI值达到2.6,较上年年底降低0.3。按照公司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与受托单位密切配合,认真落实资产所有者和经营管理主体责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公司极端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及时跟进落实国家、属地政府和国铁集团疫情防控政策,坚定将疫情防控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全力支持和督促运输生产一线的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加强公司员工、各中介机构进驻人员疫情管理。
持续优化客运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美好出行需求。《报告》表示,京沪高铁自觉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立足铁路发展大局,加强对运行图执行情况的动态分析,持续优化运力、改进服务、提升出行体验。强化商旅专用通道建设和候车专区建设,优化商务座候车室服务流程,增加静音车厢列车开行规模,着力提升进出站效率,优化乘客流线。全面启用计次车票,建立健全了浮动票价体系,大力推行“铁路畅行”常旅客会员服务,为广大旅客群众出行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普惠服务。2021年6月25日,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在京沪高铁上线运行,进一步提高旅客的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加速推进科技研发与成果落地。《报告》介绍,2021年,公司聚焦信息化、智能化新技术,试制下线首台自主研发智能化快速钢轨打磨集成试验车;研究开发首套“北斗+5G”无人机综合巡检和“北斗+”新型检测监测等项目的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上线应用基于高压水射流精准破拆的无砟轨道“微创”维修技术;完成京沪高铁智能运维管理系统一体化设计优化。这些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与推广持续提升了京沪高铁的科技运维水平。
发挥绿色交通运输优势,持续向“双碳”目标迈进。《报告》指出,公司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铁集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安排,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绿色成为京沪高铁的亮丽底色。通过限制废弃物排放、减少水资源消耗、资源回收再利用等举措,从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着力于打造绿色供应链,优先使用清洁能源电力,推动电力供应商合理利用资源,与供应商共建绿色能源赋能之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2021年,京沪高铁牵引用电约36.7亿千瓦时,生产用电约3.2亿千瓦时,总计约39.9亿千瓦时,折合每百万人公里用电约6.29万千瓦时,同比降耗13.8%;用水483万吨,折合每百万人公里用水76.21吨,同比降耗5.9%;京沪高铁委托运营实际用水481.73万吨,较考核基数节约用水40.52万吨;委托运营实际用电3.2亿千瓦时,较考核基数节约用电0.29亿千瓦时。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报告》介绍,公司不断完善企业管理体系,着力构建系统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增强公司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不断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完善公司管理规范,明确各层级权责和决策程序,全年组织召开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审议议案46项,披露信息34条,颁布执行管理制度24项。高度重视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年开展学习研讨37次,专题党课44场,参观研学红色教育基地11次,组织子公司党委、各党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集中学习300余次,推动党建工作不断深化。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不断加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能力,为公司改革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积极开展品牌创建推广工作,打造中国高铁亮丽名片。《报告》表示,公司以培育京沪高铁企业文化为核心,不断完善品牌建设管理。健全品牌体系架构,丰富品牌形象内容,申请注册了“京沪高铁”“京沪高速列车”“京沪高铁股份”“京沪快线”等商标。通过开展“坐着高铁看中国”“发现最美铁路人”等宣传活动,持续讲好京沪高铁故事,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高铁发展成就。2021年5月,京沪高铁精彩亮相在上海举办的2021中国品牌日晚会、中国品牌建设高峰论坛及京沪高铁品牌推介图片展,面向全球展现了京沪高铁品牌和中国高铁品牌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