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1月25日,人民日报所属的中国城市报整版公布《2019中国城市品牌评价百强榜(地级市)》。据了解,该榜单由中国城市报社、人民日报文化传媒等单位联合组成的中国城市品牌评价项目组,按照国家标准《品牌评价 城市》(GB/T 35779-2017)和国家相关部委数据,对全国293个地级市进行标准化分析,最终计算出各城市品牌影响力指数。
对此,中国城市品牌评价项目组秘书长、《品牌评价 城市》国家标准起草人、人民日报中国城市报副总经理常亮表示,榜单中的这100座城市大多有9字特点,即“张五宜、国际范、讨人喜”。“张”是张扬特色,定位清晰;“五宜”是宜居、宜业、宜学、宜商、宜游;“国际范”指城市发展要有世界格局和眼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要走差异化之路。“讨人喜”指城市的美誉度。常亮还表示,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要求,需要挖掘城市特色品牌资源,打造中国品牌城市。《品牌评价 城市》国家标准就是按照中央精神和世界公认的品牌五要素理论(有形资产、无形资产、质量、服务、技术创新)制定的。提出中国品牌城市概念,旨在与世界接轨,让各国人民喜欢中国城市,进而来旅游与合作。
名城不一定是品牌城市。常亮认为,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品牌固守宏观的区域功能规划理念,比如金融中心、经济中心等,或使用概念宽泛、含义模糊的宏大词语,像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等,导致城市品牌趋于同质化,缺乏辨识度。而打造特色文化可以做到局部为王,融入情感、令人印象深刻。
对于开展城市品牌评价的原因,常亮表示,当前,世界进入城市时代,城市进入品牌时代,而品牌就是质量的体现。城市品牌是城市经济形象、政府形象、文化形象、社会形象、生态形象的客观展示,是城市竞争力的制高点。城市品牌有利于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有利于展示信用与服务发展水平,有助于优化国内外资源配置,构筑凝智聚才的高地,有利于对内凝聚发展共识、提振发展信心;对外彰显城市魅力,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开展城市品牌评价是为了引导城市向“五宜”方向发展。但是我国城市间差别较大,如何才能统一标准?常亮认为,标准和若干个分类评价指南体现了城市发展的基本原则。打造品牌城市,应该“三讲”:“讲原则”指城市发展要遵循安全、可持续性等6项基本原则;“讲质量”是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讲温情”的品牌城市大多有以下表现: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适宜休憩的,市民是文明友好的,城市是以人为中心的,也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据常亮介绍,城市品牌评价更侧重于定量性评价。城市每年的名次不同,反映了城市的发展变化,便于城市找位置、提干劲、持续发力。与以往城市主动申报某城市称号不同,城市品牌评价是主动评价,城市不申报,项目组也能通过官方数据进行测评打分。城市品牌评价是综合评价。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制定城市综合性顶层设计。由于城镇化和城市质量是一个十分综合的概念,需要从多方面加以考量和评价。将多个领域的差异集中到一起,综合评价城市,是针对经济地理空间的“不平”进行适度干预的科学基础,有利于制定最佳组合的公共政策。
榜单显示,宜居、宜游、宜业、宜学、宜商的城市品牌彰显。环境质量、生活质量、经济质量影响品牌评价结果;经济发展对城市品牌支撑进一步加强。其中,福建省9个地级市5个上榜,浙江省11个地级市7个上榜,江苏省13个地级市8个上榜,分别占全省的比例为56%、63%、61%。西南、西北、东北地区城市品牌建设相对不足;国家战略促进城市品牌发展明显。比如,虽然河北省单个城市品牌没有进入前20位,总体上榜城市却占比较高。原因是雄安新区、北京新机场、副中心、京津冀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大大带动了城市品牌提升;安全事故、负面新闻、环境污染是拉低城市品牌的重要因素;旅游业是城市品牌提升的重要产业。旅游业发达的城市,如江苏苏州、湖南张家界、云南丽江、广西桂林等城市品牌评价结果突围明显;文化节庆活动、重大体育活动、全国性重要论坛会议、文明城市创建可促进城市品牌建设。榜单中文明城市有58座、卫生城市69座、国家园林城市93座。
据悉,2016年初,国家有关部委批准设立了品牌价值提升工程,其中,城市品牌子项目由《中国城市报》承担,中国城市报社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央民族大学研制了《品牌评价城市》国家标准。2017年底,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了《品牌评价 城市》国家标准。按照该标准,2018年试发布地级市、县级市品牌评价结果取得成功,好评如潮,媒体反复转载量突破3亿次。
近期,人民日报社、国务院国资委指导的中国城市大会还将举办中国城市品牌发布、研讨系列交流活动,目前,已有数十家城市、央企和知名企业报名参与。
2019中国城市品牌评价百强榜(地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