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市2020年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报名人数公布,作为往年“择校热”的风向标,高新一小、高新三小的录取率分别提升到46.03%、72%,而高新一中初中校区东区的报名人数甚至少于招生计划,让人头疼不已的“择校热”显著降温,家长们喜称“家门口的好学校”来了。
“‘民强公弱’‘上好学难’一度是西安制约义务教育均衡、优质科学发展的瓶颈。”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龙宝新教授说道。作为教育大区的西安高新区,尽管教育资源丰富,但以高新一中、高新一小为首的民办学校始终是择校“角逐场”,往年一直热度居高不下。
为促进教育公平和降低择校热情,西安高新区近两年依托优质民办资源,通过提升公办数量质量、“名校+”教育联合体工程、教师引进与培养力度等措施,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助推“择校热”降温。
2019年7月,为缓解区域就学压力、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均衡布局,西安高新区投入134亿元开工新建学校50所,改(扩)建、维修提升学校87所,总共增加学位70260个,并于今年秋季开学正式投用。
增加的不仅是学位,还有基础设施的普遍提升。图书室、心理咨询室、科技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各类功能部室一应俱全;教学楼外立面全部粉刷,操场塑胶草皮更换,卫生间、厨房操作间大改造……曾被称为“村小”高新五小丈八沟校区已大变模样。
同时,西安高新区持续探索实施“名校+” “一长多校”“集团化办学”,实现理念共识、资源共享、文化共建、特色共融,推动学校管理方式、发展机会、教育设施、师资力量等的统一。
西安高新区教育局负责人表示,西安高新区按照“民办+公办”“公办+公办”等模式实施“名校+”工程,从育人理念、教育方式到校园文化,“名校”对“+校”全方位浸润式改造。2019年率先在西安市实现“名校+”全覆盖,逐渐把群众家门口的薄弱学校变成好学校。
“我当时理解的‘名校+’就是资源共享,后来才深刻感受到,‘名校+’工程给孩子们和每个家庭带来的益处是多方面的。”付村小学学生家长蒲欢说,学校里经常组织集体活动,比如针对时事与节庆等自由发挥的手抄报、手工作品创作,各类文艺和体育技能比拼等,孩子特别喜欢,现在还常帮忙做家务,已经有了很强的责任感。
如今,问起为什么不参与报名摇号了,一些家长坦言:今年实行审批地招生、公办民办同招、民校超额全面摇号,择校顾虑更多;但更重要的是,学校成了“名校+”教育联合体,师资力量不用担心了,硬件设施跟上来了,办学理念更先进了,感觉上哪个学校都是“家门口的好学校”。(上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