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封面文章】自主品牌竞逐全球市场

202404/0214:47
2024-04-0214:47
来源: 中国名牌网

【封面文章】自主品牌竞逐全球市场

核心提示:

□在政策支持以及海外市场需求提升等因素驱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已从第三世界国家拓展到欧美主流汽车市场,以及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技术变革

□中国车企在汽车外观、座驾体验、智能驾驶等多方面共同进步,实现了中国新能源品牌的向上发展

2024年第一季度,吉利汽车通过贵州中欧班列的运输,把汽车卖到了白俄罗斯;小鹏汽车宣布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建立第一家直营店;岚图汽车预计在6月份在挪威建立品牌直营店……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国际上一路高歌猛进,实现了市场份额遥遥领先。

随着世界对中国智造的认知再次被刷新,世界新能源制造业的游戏规则正在被中国品牌重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中国汽车出口延续去年的强劲增长势头,主要是中国汽车产业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市场布局等方面,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走通新能源国际路

在去年12月举办的第40届泰国国际汽车博览会上,泰国人帕瓦带着家人在一辆绿色比亚迪ATTO 3里体验良久。帕瓦说自己正准备告别燃油车、改用电动车,心仪已久的中国品牌是他的首选。在泰国,外形炫酷、车型多样的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正成为泰国消费者的首选。

泰国陆路交通厅数据显示,2023年泰国新上牌纯电动车超过80%为中国品牌。上汽名爵、广汽埃安、长安汽车和哪吒汽车等中国品牌均在泰国市场推出电动车,受到消费者欢迎。

在政策支持以及海外市场需求提升等因素驱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已从第三世界国家拓展到欧美主流汽车市场,以及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技术变革。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分析,中国新能源出口爆发式增长,是中国技术、综合产品竞争力等提升的表现,中国车企在汽车外观、座驾体验、智能驾驶等多方面共同进步,实现了中国新能源品牌的向上发展。

因产业链和地理优势,泰国一直是东南亚主要汽车生产基地。为了更好地将产业链融入泰国本土,早早出海的上汽集团就与正大集团于2014年合资建厂和研发中心,20234月在泰国建成新能源产业园区;20229月,比亚迪汽车与泰国WHA伟华工业园区签署购地协议,在泰国建设电动汽车工厂,计划年产量达15万辆。

脱胎于国企混改的广汽埃安,从独立品牌诞生之初就承接整合集团的新能源技术,作为品牌的探索先锋,出海计划也涉及了东南亚。2023628日,广汽埃安与泰国经销商签署合作备忘录,宣布正式进入泰国市场。按照计划,埃安于2023年内在泰国成立东南亚总部。

与东南亚相比,2021年,欧洲取代亚洲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出口地区。如今,在欧洲,每10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1辆来自中国,中国品牌可谓组团奔赴欧洲。就在不久前,比亚迪公司宣布将在匈牙利塞格德市建设一个新能源乘用车整车生产基地,预计为当地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

         2023年9月5日,人们在德国慕尼黑国际车展的城市公共展示区参观比亚迪汽车 任鹏飞摄

在非洲津巴布韦和肯尼亚,唯一能买到的全新电动货车由比亚迪提供,这些货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当地物流和运输行业。且肯尼亚目前正式上市的电动皮卡是江淮T8”,也成为当地电动汽车市场的重要品牌之一。

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出海已经完成了初期积累,中国汽车品牌开始正式站上世界舞台,迈向新阶段。中国车企通过产品出口、资本布局、研发落地、产业链输出等模式,在局势复杂的全球化进程中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比亚迪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距离2021 月比亚迪正式宣布乘用车出海计划,如今比亚迪年度新能源汽车销量超300 万台,获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新能源汽车足迹已遍布全球70 多个国家及地区,超400 个城市,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未来,不断深耕阿联酋市场,为当地带来高效的绿色出行解决方案,推动区域电动化转型,助力为地球降温1” 的品牌愿景。

在燃油车时代,以市场换技术的中国是跟跑者、追随者。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新能源汽车成为领跑者、先行者,众多中国车企借助新能源路线,争先续写出海故事。

 

品牌突围:护航出海

车企出口规模逐年激增。然而,中国车企面临运输船一船难求的困境,被迫想出了突围之策。研究数据显示,过去3年,一艘汽车运输船一年期的租金涨幅超过十倍。为了进一步增强出口能力,不被在运输环节卡脖子,上汽、比亚迪、奇瑞等中国车企品牌纷纷组建船队。

2024312日,上汽集团乘用车福建宁德基地生产的车辆从福州港江阴港区驶上远洋滚装轮(无人机照片)

117日,一艘200米长、38米宽、13层楼高的上汽安吉申诚号的滚装船,装载着上汽、东风和宇通的自主品牌新车,驶向欧洲。上汽安吉申诚号的首航,开启了中国车企的大船东时代。

谈到新能源汽车出海会遇到的困难时,许海东认为企业在海外国的本土化发展是关键一步,通过设立海外生产基地、建立研发中心、与当地企业合作等方式,我国车企才能不断拓展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泰国汽车经销商Metro Group总裁Bordin Boonvisut2024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大会上表示,尽管在销量总量上,日系燃油车仍在泰国汽车市场独大,但在中国品牌的带动下,泰国电动车市场正呈现快速发展局面,传统燃油车日渐式微。

在这场全球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突围战争中,一些国家还出台了反补贴”“碳关税等政策,类似的碳壁垒给我国汽车产业全球化带来阻碍。未来,中国仍需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汽车产品亟需成为2025年出台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的产品之一;同时,要努力推动汽车产品碳足迹的国际规则衔接互认,从而在全球碳博弈中打造中国汽车的低碳竞争力。

在品牌联盟董事长王永看来,中国汽车工业在新能源赛道实现了弯道超车。其中,值得业内称道的当属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三电技术,即电池、电机和电控,目前已实现了全球领先。

另一方面,中国车企垂直整合的能力也是成就中国新能源电动车高增长的关键词。中国车企垂直整合的能力打破了欧美系电动车大量外购零部件的惯例,加强自主核心零部件的自制率,相比国际同行拥有更大的优势。比亚迪欧洲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舒酉星曾表示,比亚迪的垂直整合能力可以更加灵活且迅速地反映市场需求,并为品牌发展和客户服务提供更好的支持。

面对海外市场的挑战,包括市场环境差异、消费环境差异以及文化环境的差异问题,比亚迪将持续与海外各市场优质的本土合作伙伴加强协作关系,制定精准的市场策略和产品策略,共同努力为当地客户和民众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体验。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公克迪分析,在中国新能源车企出海的进程中,需要面对品牌效应、市场竞争和贸易壁垒等方面挑战。需要充分利用好技术、成本上的优势,也要坚持长期主义,在产品投放、服务运营和本土化团队建设等工作上注意合理规划,构建长远的品牌建设体系,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实力。

对于未来,中国汽车的全球化战略,许海东认为中国汽车的产品竞争力持续提高,海外市场需求不断扩大,2024 年随着国际经贸形势的发展,出口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增速在20% 左右。

 

品牌向上:老课题也有新任务

车载充气床垫、车尾餐厨系统、车载无人机……近日,外媒关注到不少中国电动汽车上涌现的黑科技。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不仅关注车辆驾驶性能,还重视驾乘体验,通过高科技的车载系统打造不同寻常的产品

当传统汽车制造商仍只关注汽车的驾驶性能时,中国公司并不满足于此。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小鹏汽车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我们正在将电动汽车的可能性拓展到各种生活和娱乐场景,这也是如今消费者喜欢电动汽车的部分原因。

我们看到,远渡重洋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竞技场中充满着挑战,面对出海这个行业的老课题,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中也有风浪。如何能长期、可持续地将产品和品牌运营良好,针对不同市场需求做好本土化工作,是中国车企以及上下游产业链共同需要面对的新任务。

如今,世界各国纷纷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培育和发展的支持力度,今年月,南非贸易、工业和竞争部发布《电动汽车白皮书》,其中概述了南非在电动汽车转型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汽车行业在电动车制造、基建、激励措施等方面经验丰富,对南非电动车行业发展有重要借鉴意义,这意味着中国出海企业可以利用经验优势填补当地市场。

生态出海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能源汽车全球化路径,背后蕴含着中国汽车品牌的长期主义。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汽车品牌要不断地研究与融入,深入剖析当地市场环境和法律法规,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特性和需求多样性,完成不同市场的产品认证,并在组织保障方面积极地招兵买马,做好人才储备和组织保障,面临着人力、财力、物力都多个维度的巨大投入。

过去20 年里,中国先后在准入管理、购置补贴、税收优惠、交通支持、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化的产业政策规划,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壮大。公克迪还分析,由于我国具有完善的汽车产业供应链,生产成本优势明显,未来将会遭遇欧美国家的贸易壁垒限制,因此也要注意在国家和产业政策层面出台针对性对策,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2024 年全国两会期间,当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被记者问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面临的问题时,他坦言,为保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需要加快建设全国碳市场,出台碳管理相关机制及政策,规范数字化碳管理平台等措施。

过去几年,汽车品牌大步走出去,积极探索全球化新航路,这无疑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是一场拉大差距的长跑比赛。对于中国汽车如何走通这条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应立足当前发展基础,从出口贸易向海外生产、品牌塑造、国际化体系建设循序渐进,不断提升自身国际化发展的综合能力。(《中国名牌》记者 吕天骄)

责任编辑:
王盛豪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