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电视剧采购价缩水超六成 电视节很冷清

201906/2510:44
2019-06-2510:44
来源: 证券日报

电视剧采购价缩水超六成 电视节很冷清

核心提示: 6月中旬,随着第25届上海电视节的开幕,“寒冬”一词再次被广泛提起。

6月中旬,随着第25届上海电视节的开幕,“寒冬”一词再次被广泛提起,而与之同框出现的,则是各影视公司对于如何“过冬”的思索。

“明显可见的是,今年的电视节冷清了许多”,有参会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无论是活动数量、规模、宣传力度,还是参会的人数、咖位,都较往年下降了一个层级。身处行业之中,诸多从业者深切感受到的是影视传媒行业已经步入规则重塑的关口。

“从低迷周期恢复至爆发周期,总要有几年时间。”有影视公司高管向记者表示,2018年充满变革,2019年也注定不会太轻松。寒冬未退,各影视公司如何寻得出路实现突围成为焦点。

寒冬未退

  现实主义题材受热捧

政策收紧、资金撤离成为过去一年时间内影视行业的主基调。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根据申万行业分类,目前文化传媒板块共有151家上市公司,其在2018年合计实现净利润-269.5亿元,整体亏损。

对不少从业者而言,过去一年过得颇为艰难,转行失业也不再是新鲜事。

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持有《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机构数从2014年的137家降至113家;今年一季度,共有242部电视剧备案,集数共计9071集,与上年同期相比,总量下降20.59%。

而《证券日报》记者在此次上海电视节期间注意到,眼下各影视公司给出的项目片单中,现实主义题材独受青睐,以往主打“大IP+流量明星”的模式则难觅踪影。

“今年《都挺好》的热播,再一次带动了各制作方对现实主义题材的热情。”有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关于“史上最严限古令”的传闻不绝于耳。目前来看,虽没有政策层面的文件落地,但毋庸置疑的是,此前大热的宫斗、大女主等题材的古装剧,已经面临着更为严格的审核标准。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若项目无法正常播出,对公司尤其是中小型公司而言,打击是致命的。因此,各公司针对项目的选择必然更为谨慎,对内容的要求更加精细。

与此同时,经过去年国家税务总局及广电总局针对影视行业税收、明星天价片酬等问题的规范,目前来看,一系列举措的效果已经显现。据爱奇艺CEO龚宇介绍,目前平台的内容制作成本和采购成本都明显下降,电视剧版权成本从最高超1500万元/集回落到800万元/集以下,自制剧中顶级演员的最高限价为5000万元,而此前超过1.5亿元。

“这就使得各平台及制作方不得不更加注重作品及演员的性价比,倒推影视作品精品化。”有影视公司高管向记者表示,随着现行的评估体系及选择标准不断调整,长远来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龙头公司求变

  慈文传媒引国资入主

2018年,在传媒板块二级市场持续震荡的背景下,大量影视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风险被进一步放大,部分公司甚至面临实控人变更的局面。其中一度引发业界广泛关注的,是老牌影视公司慈文传媒的股权变动事宜。

2018年6月份,慈文传媒遭遇股价震荡下跌,此后数月内其实控人马中骏先后多次进行补充质押,质押比例超过90%。今年2月19日,慈文传媒公告称,江西出版集团旗下华章传媒拟通过协议受让公司控股股东马中骏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股份等方式成为慈文传媒控股股东。

此番变动,也被外界解读为“马中骏从董事长、总裁职位上悄然隐退”。5月28日,慈文传媒召开董事会,新一任董事长吴卫东与马中骏进行正式交接。在国资入主慈文传媒后,公司将以怎样的形式发展前行,外界仍存诸多疑惑。

6月13日,吴卫东与马中骏在上海接受了《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我们进入慈文后的第一要务是融合,是建立大家相互的认同感”,慈文传媒新任董事长吴卫东向记者表示,这也是他出任该职务后的首次公开亮相。并购完成后,吴卫东的工作重心,将主要放在资本市场层面。

对于外界“华章接管慈文”的表述,吴卫东表示,“相比于‘接管’这个词,我更愿意用‘进入’,因为我们对慈文是十分呵护的,不希望让他们思想上有太大压力,我们在思路和战略上都会与马总密切沟通,在取得他认同的情况下做一些工作”。

而以“首席内容官”身份亮相的马中骏,则依然承担着使慈文传媒相关业务板块的正常运营的工作。“从过去到现在,我的工作就是做内容,没有变过,未来也不会变,会一直专注我的老本行。”马中骏向记者表示,影视公司的发展重点仍在于内容的深耕,而除了名称上的变动,目前他的实际工作内容与此前无异。

在吴卫东看来,未来慈文的发展模式,即“术业有专攻”。“慈文的业务仍然继续由马总主导,因为这是他的强项。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总而言之是围绕着如何把慈文传媒价值做到最大,如何更好的回报股东。” 吴卫东表示。

采购预算缩水

  行业面临大洗牌

除资本层面外,影视行业在业务层面也遭遇考验,包括优酷、爱奇艺、腾讯三家视频平台联手降价。

一位资深制片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目前大平台采购价平均缩水超过60%,采购数量和价格双双下滑。“对于我们制作公司来说,这个过程肯定是很痛苦的,原本预计几百家影视公司会关门,现在看来远不止此,同行见面打招呼说的是‘活着就好’。”

“这是个淘汰洗牌的过程,三四年前,资本涌入影视圈后,行业里的钱太好赚了,你只要认识几个投资人,注册一家影视公司,买一个IP稍微包装一下,甚至不用有经验,拿一个漂亮的PPT不但能把资金拉到位,还能把片子卖出去。然后你再找一家有制作经验的公司合作,这种小皮包公司不胜枚举。”上述制片人表示。

影视行业已经到了一个拐点,灵河文化创始人白一骢认为,“以前制作公司都是面向B端的,立项时首先考虑的是采购平台的需求,然后才考虑市场受众。这就导致题材重合度很高,平台需要什么大家就一窝蜂的去拍什么。所以,过去几年中,虽然制片成本翻了几番,拍摄技术也有提高,但是剧集创意并没有真正的突破。”

白一骢认为,未来影视剧拍摄一定是面向大众的。如果制作方与视频平台采用分账模式,可以促进行业发展,“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如果受众愿意为某一部剧付费,那么这部剧的制作方收入就高,那么烂片就会越来越少。”(记者 谢若琳 陈炜)

责任编辑:
关键词:
上海电视节;影视;文化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