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锦波生物成功登陆北交所、美容多肽原料“巨头”湃肽生物冲刺创业板IPO……近期,医疗美容领域资本动作频频,争先抢滩“颜值经济”。
记者留意到,医疗美容领域多家相关企业毛利率较高,有分析指出,医疗美容具有医疗科技与消费属性,供给创造需求的环境下,产品技术迭代能力建立起高壁垒,从竞争格局分析,具有产品定价权的公司具有可持续的高毛利率。“颜值经济”下,化妆品、医美需求旺盛,多项化妆品、医美相关法规发布,行业洗牌背景下合规化妆品、医美龙头公司受益。
医美领域相关企业毛利率较高
7月24日,锦波生物股价上涨3.21%,报收131.90元/股。在7月20日上市首日时,发行价格为49元/股的锦波生物,上演火爆行情,盘中一度涨超190%至142.80元/股,吸引投资者广泛关注。
从业绩情况来看,2020年至2022年,锦波生物实现营收分别为1.61亿元、2.33亿元和3.9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2亿元、0.57亿元和1.09亿元;期间毛利率分别为80.01%、82.29%和85.44%。
为何毛利率如此高?在招股书中,锦波生物提到,近年来,重组胶原蛋白产品销售收入占比持续上升,且随着2021年公司新上市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植入剂产品,该产品是公司目前唯一的一款三类医疗器械产品,2021年以来该产品收入占比有所提升。对于产品的价格,该公司在回应北交所第二轮审核问询函中称,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植入剂单价1132.99元/支,终端销售价格约6800元/支。
在多肽化妆品原料与多肽医药的双轮驱动下,湃肽生物业绩持续高增,2022年营收同比增长49.06%至2.13亿元,归母净利同比增长86.11%至0.72亿元。
记者留意到,湃肽生物的多肽化妆品原料毛利率远高于多肽医药产品及相关服务。2020年至2022年,该公司多肽化妆品原料的毛利率分别高达77.47%、79.50%和77.74%;同期原料药/高级医药中间体的毛利率分别为36.01%、34.79%和42.05%。
除锦波生物、湃肽生物外,医美行业普遍具有毛利率高的特点。如被称为“国产注射玻尿酸三巨头”的华熙生物、爱美客和昊海生科,据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华熙生物和昊海生科的销售毛利率均超70%,同期爱美客的销售毛利率更是高达95.29%。
专家分析
“医疗美容具有医疗科技与消费属性,供给创造需求的环境下,产品技术迭代能力建立起高壁垒,从竞争格局分析,具有产品定价权的公司具有可持续的高毛利率。”广州圆石投资医药首席李益峰分析。
李益峰表示,医美上游为药械商,资金、技术与资质壁垒高筑,市场集中度较高,对下游议价能力强。医美市场头部玩家在品牌、渠道、技术上具有竞争优势。玻尿酸头部企业爱美客、重组胶原蛋白小巨人锦波生物通过高研发投入以保证产品安全性,维持产品竞争力。
重组胶原蛋白和多肽化妆品原料有发展空间
目前湃肽生物客户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20年至2022年,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为0.48亿元、0.79亿元、1.28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6.09%、55.00%、59.59%。而锦波生物的客户主要是美容诊所、化妆品公司和医疗器械贸易公司等,如秀域集团、广州樊文花化妆品有限公司等,并且近年主要客户占比呈上升趋势。
多肽作为与透明质酸、重组胶原蛋白同样应用广泛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在解决皮肤褶皱、暗沉和衰老等方面具有一定效果。此外,多肽在医药领域,可应用于肿瘤、心脑血管类疾病、传染类疾病、免疫系统类疾病等多个适应症。
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和多肽化妆品原料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测,2022年至2027年,我国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市场规模将以42.4%的复合年增长率从185亿元增至1083亿元。此外,预测2021年至2025年间中国多肽化妆品原料市场规模将以12.5%的年复合增速增长至2025年的23.2亿元,2025年至2030年间将以6.9%的年复合增速增长至2030年的32.4亿元。
专家分析
东海证券分析师任晓帆表示,关注优质细分赛道机会,胶原蛋白赛道成为新热点。上游细分赛道中,胶原蛋白由于适用范围广、效果佳,可替代水光,成为下游机构主推项目之一,后续增长空间较大。医美市场的趋严推动合规市场扩张,利好经营系统成熟并合规的机构。
行业洗牌
多家企业“重营销轻研发”医美行业迎严监管
“重营销轻研发”是医美行业备受外界诟病的特点。“医美面膜第一股”的敷尔佳,2020年至2022年,销售费用分别为2.65亿元、2.64亿元和3.9亿元,占同期的营收比例分别为16.75%、16.01%和22.06%;而同期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仅为0.09%、0.32%和0.87%。锦波生物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其销售费用分别为4320.5万元、3753.51万元和5596.7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7.59%、23.27%和23.98%,而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不足两成。
“高价玻尿酸除皱针越除越皱”“营销套路连连”……医美行业乱象丛生,成为其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据《国内医美维权舆情研究报告(2023)》显示,今年1~5月医美行业维权舆情共计9万余条,有关医疗资质问题的数据有3万多条,占比33.1%;有关医疗质量问题占比31.1%;有关营销问题的占比35.3%。
针对医美乱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医疗美容服务属于医疗活动,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
万联证券分析师陈雯指出,中长期来看,“颜值经济”下,化妆品、医美需求旺盛,多项化妆品、医美相关法规发布,行业洗牌背景下合规化妆品、医美龙头公司受益。目前部分医美、化妆品龙头公司经历了长达几个月的回调后,估值已处于低位,投资价值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