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医美标准体系亟须建立 合规是重中之重

202203/0315:44
2022-03-0315:44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医美标准体系亟须建立 合规是重中之重

核心提示: 未来,亟须加强医美行业规范化管理,推进医美行业整体健康发展。

追求美是人的天性,但近年来,受广告、影视剧等多方面的影响,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变了味道,“容貌焦虑”充斥着年轻一代。在利益的驱动下,医美行业的无证经营、虚假宣传、违规操作,助长“容貌焦虑”情绪蔓延,误导消费者,让其忽视医疗美容行业潜藏的风险。同时,低廉的违规成本,不公平、不透明的竞争环境,也让医美行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趋势,进而限制医美行业的发展。

未来,亟须加强医美行业规范化管理,推进医美行业整体健康发展。在行业标准化的背景下,医美行业临床诊疗质量和水平将有效提升,减少或避免各类医疗事故发生,为医美工作者和医美求美者做好风险管控。

5年间投诉量增长近14倍

近年来,黑医美、黑机构、黑医生、黑场所、黑针剂等医美投诉常见于各大端口。究其原因,则是医美行业体量极速增加的背景下,从业机构及个人良莠不齐,存在以“最大利益”为目标,而将“安全”抛在脑后。

非法执业、无证经营、水货泛滥、虚假宣传、违规操作直接加剧了消费者的医美体验风险,令纠纷投诉“直线上升”。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投诉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5年间投诉量增长近14倍。

中消协相关人士表示,随着经济水平提高,消费和生活观念的改变,医疗美容行业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和重视,“美丽”需求不断增加,美容消费乱象有所抬头。从投诉重点来看,医疗美容服务不规范,甚至发生人身伤害等严重事故;一些美容机构混淆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超范围开展美容项目,进行无证经营;机构内美容师、执业医师等人员没有相应资质;发布虚假医疗美容广告,诱导消费者办理美容网贷。

根据中消协发布的《2021上半年投诉分析11大投诉热点及典型案例》,2021年3月,消费者黄女士投诉,称其在刷短视频时看到相关医美广告后,按照广告指引到线下门店接受服务,并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办理了美容贷款,后续双方产生纠纷。

中消协表示,经调查发现,被诉经营主体大股东在宁波、台州、温州、嘉兴、扬州、厦门、郑州、合肥等多地持多家美容经营企业大额股份,但这些企业大多自2019年8月至11月和2020年6月至7月两个时间段成立,于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注销,经营时间短的不足半年。中消协认为,涉案公司快速、高频、短暂、多地的开业、关闭,其目的涉嫌蓄意设幌、圈钱谋财,诱导消费者办理美容网贷,并且涉嫌无照经营、无资质开展医美服务等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

事实上,类似于此的维权并不在少数,黑猫投诉显示,医美、整形、整容三个关键词下,投诉达2858条。其中,大多与黄女士一样,在短视频、“种草”等社交平台看到引流广告,到线下消费时被骗。另外,假针剂、假医疗人员也存在于多数投诉内容中。

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管理体系认证部副总经理吴克俭表示,从2019年中国医美行业针剂合法比例来看,市面流通针剂正品率只有33.3%,也就是1支正品针剂背后伴随至少2支非法针剂流通。假货针剂无法保证无菌生产和医疗标准存储运输,滋生细菌或失去活性。或为凸显注射后效果,采用违禁成分,包括致癌物质、激素、生长因子等,注射后出现畸形、溃烂情况。

“而非法医美场所中,90%以上医疗设备都是假货。”吴克俭表示,根据行业协会统计显示,平均一年有20000起由于医疗美容导致毁容的投诉记录。此外,全国消费者协会统计2019年医疗美容行业的投诉数量6138起,其中投诉原因质量问题23%排第二位。

超高利润引来众多投资者

医美行业已成消费者追求“美”的重要渠道。据新氧数据颜究院发布的《2021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超8成大众人群对医美接受度较高,完全不能接受医美的受访者已降为0,预计到2022年医美用户规模将超2000万人。中信建投在研报中预测,2024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中长期看,仍有5倍以上的成长空间。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纵观全球,医美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人们实现安居乐业,对美好生活产生更高向往而衍生出的消费需求,某一地区医美行业的大发展,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正是如此,前所未有的需求也激发了难以想象的巨额利润空间。以我国医美龙头,2020年A股上市的爱美客为例,爱美客2021年业绩预告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9亿-1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4亿元增长105%-127%扣非归母净利8.5亿-9.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2亿元增长近100%-124%。公司全年业绩主要增长来自以嗨体为核心产品的溶液类注射针剂。

而嗨体利润率高达90%以上。根据爱美客2020年年报显示,其溶液类注射产品和凝胶类注射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92.85%和92.27%。但从成本来看,爱美客招股书曾透露,其营业成本主要由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外购成本构成,每款主打产品总营业成本控制在20-40元之间。2019年嗨体平均总成本为24.72元/支,一支嗨体的平均售价为352.61元。但据了解,这样一支容量1.5ML颈部除皱针,在经过一层又一层的渠道加价后,到消费者环节时,一针就达到2000至4000元,且多数客户会选择注射3次,总共要花费6000至12000元不等。

资本市场也表现出对其超高利润的偏爱。爱美客一路从2020年9月开盘价175.83元,涨至2021年7月最高价844.44元。随后,受监管预期影响,目前股价在485元徘徊。

正是因为低成本和超高利润,越来越多企业或个人转型加入医美行业。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中国医疗美容相关企业数量呈增长趋势,2021年中国医疗美容相关企业数量200959家,同比增长122.5%。

“医疗美容行业是医疗行业中的一个分支,有较高进入门槛。无论经营企业还是执业医师,都需要相关的职业资格。”一位业内人士坦言,由于我国前期医美行业发展较为迅速,监管没能跟上脚步,行业基本处于“无门槛”状态。“现在的医美机构中,此前从事什么行业的‘牛鬼蛇神’都有。”

艾瑞咨询《2020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显示,2019年,近10万家机构中,我国合法合规开展医美项目的机构仅占12%,经估算,我国非法经营的店铺数量超过80000家。具体来看,2019年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13000家,而这其中,也存在部分超范围经营。国家对不同等级的医疗美容机构所开展的项目做出了严格的规范和限制,但合法的医疗美容机构中,有15%存在超范围经营现象。比如,诊所没有设置整形外科,却开展双眼皮手术;门诊部不可做三级、四级手术,却开展抽脂手术、颧骨降低术等。

与此同时,行业医师缺口巨大,非法从业者众多也是问题所在。中整协统计显示,非法从业者人数至少在10万以上,合法医师占比仅28%。根据艾瑞咨询报告显示,2018年卫健委统计年鉴显示,整形外科医院医师(含助理)数量仅3680名。但根据13000家医美机构的标准需求计算,需求量达10万名,而正规人才培养需要5-8年,补充缺口仍待时日。

监管空白将得到填补

业内人士表示,医美行业供给良莠不齐,水货假货,不规范经营等问题凸显,在侵害消费者权益、影响行业信心的同时,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阻力。

医美行业的问题已引起监管机构注意。2021年6月,国家卫健委、网信办、公安部等8部门宣布,2021年6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非法行医,生产、经营和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药品、器械等行为,虚假医疗美容类广告、信息以及不正当竞争行为。

2021年1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严厉打击制造“容貌焦虑”等十大医美乱象。

2022年1月30日,《中国医疗美容标准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发布。这项由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公布的行业规划给出了超过50个标准,内容涉及行业管理标准、行业技术标准、教育培训标准、行业基础标准4个方面,为医美行业的标准体系建立作出了规划。

“一个行业要想可持续的成长,必须有标准。”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标准的建立,监管政策补齐,医美行业将迎来合规时代。下一步应利用数字化的平台,高科技的手段,不断提升医美行业信息透明度,消除信息不对称,提高消费者对医美的了解和认识程度。(记者 梁倩)

责任编辑:
关键词: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