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本钢集团立足央企平台,加快转型升级,聚焦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履行新时代新征程央企使命责任,集中精力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提升企业风险抵御力
2023年,本钢新产品研发硕果累累,薄宽规格罐体用钢(550GT-TH)实现国内首发;成功开发第三代镀锌高强钢(QP980+Z)、特钢风电齿轮用钢等产品,填补本钢相关领域空白;加大热镀锌双相钢及衍生产品布局,形成DH钢系列化产品;成功研发商用车轻量化高强钢,实现800MPa级承重梁用钢批量供货。
本钢产品认证取得显著成效,共通过认证25项、87个牌号,认定专有技术36项,授权专利96件,同比增加119%,申报PCT专利6件,并首次获得美国、日本、韩国海外授权;在汽车钢等4个领域,完成产品专利备案,认定为专利密集型产品。
本钢集团在科研领域获得多项历史性突破,首次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本钢钢铁板块“零”的突破;首次获得“中国汽车轻量化设计大赛一等奖”;首次获得“鞍钢集团科学技术一等奖”;首次获得“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首次获得“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首次入选“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
一项项研发成果、一个个专利获得、一次次技术突破,勾勒出本钢集团朝着“科技强企”目标奋进的新姿态,也凸显了科技创新在本钢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本钢集团科技创新的主体,本钢技术中心深刻理解“改革+精益”“数字+科技”四轮驱动战略内涵,做好“动力引擎”、当好“开路先锋”,以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强筋健骨”。
为增强本钢集团在竞争中的抗风险能力,本钢技术中心从深化体制改革、提升研发效能入手,聚焦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组建了22支研发团队,逐一分析各团队特点,分解工作目标,突出发挥企业装备优势和研发人员专业优势,着力打造企业“拳头”产品。
为激发研发团队创新活力,提升研发效能,本钢技术中心构建了以“核心KPI指标+OKR目标”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专门设立团队发展基金,以工作业绩为导向,细化嘉奖等级,制定专项奖励政策,充分调动研发人员创新创效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实际工作中,本钢技术中心紧跟企业长远发展路径规划,积极深化与鞍钢集团的技术协同创新,与鞍钢钢铁研究院、北京院紧密联系,开展协同项目,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依托辽宁钢铁产业创新联盟,加快推进对外技术合作项目,促进高校院所成熟科技成果向企业移植,促进本钢技术水平进步提升,厚培人才土壤,为企业长远发展助力。
技术攻关,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2024年春节刚过,本钢技术中心汽车家电研究所的于帅博士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厚规格热镀锌双相钢表面析出缺陷攻关项目中,该项目将通过合理调控预氧化过程与退火炉内露点控制,解决厚规格产品易产生的表面析出缺陷问题,提升热镀锌双相钢的表面质量,提高本钢优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效能力。
竞争在市场,竞争力在现场。本钢技术中心深刻认识到,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要具备面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的创新能力。为此,该中心将精益理念融入科研创新管理中,实行“挂职+驻厂”模式,派驻技术研发骨干到基层厂矿挂职锻炼,紧密围绕企业生产“卡脖子”问题开展“揭榜挂帅”“摘牌”攻关,使“一厂一所”现场支撑工作目标更加清晰,措施更加落地。
2023年,本钢技术中心派出于帅博士、杨德翰博士2名技术骨干到板材冷轧总厂驻厂挂职,完成了开发980MPa冷成型热镀锌淬火配分钢、合金化热镀锌镀层抗粉化性能提升2项重点科研项目,切实把人才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把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产线竞争优势。
为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2024年,本钢技术中心还聚焦“团队建设”,打造“人员聚焦产品—团队深入现场—区域协同管理—中心统筹发展”的管理模式,强力推进汽车板一贯制管理,通过工艺优化、协同攻关等措施,全面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同时,积极开展科技攻关“百团大战”活动,以每年解决100项痛点、难点等关键技术问题为目标,激发研发人员积极性和创造力,培育领军团队,不断提升本钢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服务,增强企业市场影响
站在科技自立自强的新起点上,本钢技术中心主动转变思维,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工作重心,围绕市场和用户需求,加大与用户之间的技术交流、走访推介,提供EVI支持和应用技术服务工作。
翻开本钢技术中心汽车家电所EVI团队队长郭晶的工作日志,在过去一年中,该团队共为19家汽车厂用户提供轻量化、降本、现场等技术支持21次,足迹遍布奇瑞、合众、广汽新能源、上汽郑州基地、长沙比亚迪等企业,帮助用户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成功架起本钢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桥梁。
“我们与用户保持密切的联系,用户在生产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协助解决。”EVI团队冲压技术专家孙倬回忆,2023年3月,某汽车生产企业反馈产品相关质量问题,接到消息后,他立即赶赴用户生产基地进行生产跟踪,排除了产品质量异议。随后,孙倬留在现场帮助用户对问题模具进行调整,连续36小时跟踪生产提供指导,分析总结技术问题,为用户生产提供支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过硬的技术能力赢得了用户的赞扬。
近年来,本钢技术中心将目光从实验室、生产线投向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更加精准地为终端用户提供技术服务。2023年,该中心面向重点汽车主机厂共开展技术交流、走访推介、EVI支持和应用技术服务工作300余人次,为一汽、长安、比亚迪、合众汽车等车企新车型开发提供冲压、高速碰撞及断裂卡片29个,引导用户产品加快迭代升级;派驻技术人员到用户现场,通过安全裕度计算和精细化应变分析,为用户提供网格分析技术报告;为长城汽车、合众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等主机厂用户提供胶粘性能、焊接工艺、涂装性能、腐蚀性能、疲劳性能等技术支持,受到用户的信赖和认可,有效提高本钢产品的用户黏性,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科技创新大潮涌动,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途上,本钢集团努力将科技创新的“最大潜力、最大优势”转变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关键胜势”,以科技之力为新本钢实现新发展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