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碳汇,是指通过农业生产活动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形成碳水化合物,并储存在土壤和作物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业不仅能够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业产值。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我国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即到2060年实现碳排放总量达到零的目标。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业国家之一,农业碳汇的贡献至关重要。
浙江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和农业大省,农业碳汇的潜力巨大,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浙江高度重视农业碳汇工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并且在粮食生产、经济作物种植、林业发展、畜牧业、渔业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据相关数据显示,浙江省农业碳汇总量在全国各省份中位居前列,为我国农业碳汇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浙江来说,其农业碳汇具有较强的区域特色。各地区根据自身地理、气候和资源条件,发展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碳汇项目,如浙南的茶叶、浙北的水稻、浙中的花卉等。这些项目在提高农业产值的同时也有效地增加了农业碳汇的总量。以及浙江农业碳汇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浙江省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如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这些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农业碳排放,为农业碳汇的增加提供了技术支撑。尽管浙江农业碳汇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一些个别区域仍然存在对农业碳汇认知不足、农业碳汇核算难、交易机制和模式不完善及市场化产品欠缺的问题。未来要建立统一的农业碳汇评价体系和科学核算方法、健全农业碳汇市场交易机制、建立农业碳汇补偿基金,不断打通和拓宽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首先,农业碳汇的总量和质量还有待提高。受农业生产方式、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浙江省农业碳汇的增加速度相对较慢,且部分地区的农业碳排放仍较高。其次,农业碳汇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尚不完善,影响了农业碳汇工作的有效推进。此外,农业碳汇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业碳汇的价值尚未充分体现,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强化实现“双碳”目标下农业碳汇呢?我们建议如下:
第一,加强农田碳汇管理。农田是农业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耕作方式和农田管理可以有效地增加农田的碳汇。浙江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自2005年起就开始积极探索并推动低碳发展。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浙江省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田碳汇的管理,以实现“双碳”目标。首先,可以通过加强农田的管理和土壤保护。通过推行科学耕作技术,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农药,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有效降低农田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加强土地资源保护,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保持土壤的肥沃度和碳贮存能力,从而增强农田的碳汇功能。其次,积极推动农田碳汇的发展和利用。通过实施农田碳汇项目,鼓励农民参与碳汇管理,提供经济激励和技术支持,促进农田的碳汇能力的提升。再次,加大农田碳汇管理的宣传和教育力度。通过开展农田碳汇知识普及活动和培训班,提高农民和农业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和碳汇管理水平。同时,积极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宣传农田碳汇管理的重要性和成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农田碳汇管理的良好局面。最后,加强农田碳汇管理的监测和评估。通过建立农田碳汇监测体系,定期对农田的碳贮存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同时,加强与相关研究机构和专家的合作,开展农田碳汇管理的研究,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推动农田碳汇管理的创新发展。
第二,加强畜牧业碳汇管理。畜牧业是农业碳汇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善畜牧业的管理和饲养方式,我们可以减少畜禽粪便产生的甲烷排放,并增加畜牧业的碳储存。浙江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一直致力于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为了在畜牧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增加碳汇储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畜牧业碳汇管理。首先,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通过推广畜禽粪污的有机肥制造和利用,将畜禽粪污转化为有机肥料,减少传统的化肥使用量,降低化肥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通过使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土壤碳汇储存,进一步实现“双碳”目标。其次,积极推进畜牧业的科技创新。通过加大对畜牧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温室气体排放。例如,利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动物排泄物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并鼓励畜牧业生产者采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源,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再次,加强畜牧业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建立完善的畜牧业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畜牧业污染的监管和治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畜禽养殖废水和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减少畜牧业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加强草原和林地的保护,通过合理的畜牧业管理,增加草原和林地的碳汇储存,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此外,积极推动畜牧业的绿色发展。通过发展有机畜牧业和草食畜牧业,减少化学农药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从而减少畜牧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鼓励畜牧业生产者采用生态循环的经营模式,推广畜牧业与农作物种植的有机循环农业,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浪费。通过加强畜牧业碳汇管理,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增加碳汇储存,能够为推动绿色发展和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第三,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浙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即碳达峰和碳中和),浙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首先,应积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可以在农村地区开展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程,包括河流治理、水源保护、湿地恢复等。同时,积极推行有机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其次,大力发展循环农业。通过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式,有效减少农村废弃物的排放,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并鼓励农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减少资源浪费。再次,注重农村生态农业的发展。通过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等,推动农业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浙江省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生态优势,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吸引游客参观农村生态农场,增加农民收入。此外,还应还大力推进农村能源结构调整。通过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减少农村能源消耗和排放,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通过积极推进农村光伏发电、生物质能源等项目,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农村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上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的生产效益也将会得到显著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省广大农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浙江农业碳汇必将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更大贡献。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也能为其他地区和行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实现“双碳”目标下农业碳汇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和行动。让我们携手并进,为浙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出我们的力量!(王国灿系中国法学会会员、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葛建纲系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