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主题为“科技创新赋能生态建设”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在北京华滨国际大酒店举行。此次论坛由第22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与《中国名牌》杂志社联合主办,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战略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环境地质学家、国际矿山水协会副主席武强发表主旨演讲,以下是发言实录:

各位朋友,下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大家提到生态文明建设,就要从我们共同居住的地球开始追溯。改革开放以来的41年,由于人类开发的规模和强度逐渐加大,对环境的破坏强度也就越来越大了,所以亟需维护好人类对自然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怎么来处理这个关系呢?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理念,国外没有。我认为其高度要比国外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很多,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列为了跟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同等重要的地位。
刚才张局长讲到了世界天然气的分布,能源是任何一个国家发展工业的基础,没有能源什么都没有。我稍微介绍一下中国的天然气是什么样的情况。
根据2018年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数据:中国在2018年自产天然气大数1500亿立方米,我们用掉了2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大家很快就可以算出来,我们天然气的对外依赖度已经高达44%;中国在2018年自产原油是1.89亿吨,我们用掉了6.4亿吨,所以大家很快可以算出来我们对外依赖对已经高达70.9%;中国的核电在2018年装机容量大概是4400万千瓦,仅相当于使用了0.357亿吨标煤,只是供电体系里非常小的零头,即便这样我国核电用的放射性铀资源的对外依赖度已经高达80%。
目前中国已有的能源里能支持国家大量消耗的只有煤炭。
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中国资源禀赋的特点,所以我给中国煤炭工业下的定义,煤炭工业在中国不是朝阳产业,因为开采了几千年了,但是注意它也不是一个夕阳产业,为什么?到2018年仍然达到70%,如果说它是夕阳产业,谁也不会相信。
但是煤炭从勘探、开发、使用消费过程中,确确实实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也是我们环境发展的痛点。
所以,现在国家非常重视矿山生态的修复。根据我了解,从1999年上世纪末,当时的国土资源部开始联合财政部立项,到2015年,我们总共在16年的时间,中央和地方共投入了千亿元进行矿山环境的修复治理。大家看来已经是很大一部分资金了,但是对于矿业工程活动所产生的大量环境问题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
我们如何来寻找加大治理矿山环境资金的来源就成了我们国家非常重要的问题。国家和地方财政无钱可支的情况下,如何吸引社会资金来解决矿山环境问题?我认为2019年自然资源部发布的10号文意义非常重大。所以我十分期待,通过国家政策的出台,对我们生态文明建设当中遇到的矿山环境问题的修复治理起到积极作用,这是我十分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