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是联想集团创始人,1984年,他从中科院的技术员转身,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一代企业家。新中国激荡70年,诞生了一批载入史册的企业家,柳传志无疑是站在潮头的那一位。

40岁那年,他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走出“象牙塔”创业,把联想从12平米的传达室变成了世界第一的PC巨头。柳传志不仅是联想的标志,也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金融界对话柳传志,他难忘30多年的奋斗历程,更感慨改革开放催生的大时代。
作为一位历经30多年风雨而长盛不衰的民营企业家,柳传志经常对外界说“不做改革的牺牲品”“不说违心话,不说损害企业利益的话”。他对自己几句话的解读是,在企业没有足够大的能力时,就要适应环境,要在坚忍中变强变大。
2005年,联想集团以“蛇吞象”的气势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震惊全球;2013年,联想电脑销量跃居世界第一;2016年,联想控股在“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位列第四,在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202;联想控股营业额超过3000亿元,员工超过7.5万人。
柳传志致力于高科技产业化的探索和实践,不断引领企业开展自主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化道路,使联想集团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都跻身世界同行的前列。他还积极推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事业的发展,通过和中国科学院一起创办“联想之星”项目,以及在投资业务中复制和输出联想的经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帮助更多中国的科技企业实现更大的发展。
联想集团高举民族计算机产业大旗,立足中国本土,不断研究摸索行业规律,在与国外强手的竞争中一举胜出,不仅确立了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而且带动了一大批民族IT企业的发展。联想集团通过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走出国门,成为全球领先的电脑公司之一,证明了中国企业的能力,也为中国企业实现国际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作为改革开放第一代科技创业者和企业家的优秀代表,柳传志立足我国本土市场,大力发展民族品牌,不断改革创新,1984年创立联想公司,在与国际个人电脑巨头竞争中赢得胜利,带动了民族信息技术企业的创新发展。制定实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带领联想并购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个人电脑业务,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积累了宝贵经验。组织实施公司股份制改造,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和众多科技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
从一名体制内的科研人员,到一言九鼎的民营企业家,再到资本市场大鳄,柳传志的财富虽然远比不上新世纪崛起的IT首富们,也没有显赫职称,但他的故事与他的名字一样,都构成了中国改革开放传奇的一部分,他亲身参与的民营企业家发展历程,也持续地激励着后代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