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科技赋能文旅融合新发展

202011/0517:46
2020-11-0517:46
来源: 中国名牌网

科技赋能文旅融合新发展

核心提示: 此次论坛旨在围绕“科技赋能”“文化消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等热点,以及新技术、新模式、新商业等时代特色,深入探讨文化企业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路径。

  近日,“双循环格局:科技赋能消费新业态”学术论坛暨“言之有范”六周年活动在通惠河畔文化创意产业园举办。此次论坛旨在围绕“科技赋能”“文化消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等热点,以及新技术、新模式、新商业等时代特色,深入探讨文化企业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路径。

企业代表们在圆桌论坛现场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金鹏在致辞中提到,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影像、智慧空间等前沿科技不断深化文化企业内涵,丰富文化产业形式,使得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再是单纯体量上的增长,而是向着横向规模化、纵向一体化演进。文化企业应该主动拥抱科技成果,进一步优化资本流动规则,在广阔、深入的领域里做出充分的选择,找到理想的投资方向和产业趋势。

  北京市朝阳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毕重伟介绍了称疫情之下,为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复苏,朝阳区积极加强政策创新研究,不断培育文化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并全力构建了文化产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新格局。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韩昀祥介绍了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亮点。内蒙古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推动文旅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支点。疫情以来,内蒙古在科学防控的前提下积极开展草原音乐美食季、“爱上内蒙古”品牌宣介、文博会等诸多活动。

  此次的主旨演讲环节由中国传媒大学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敏担任主持人,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等嘉宾从各自研究领域和产业实践角度出发发表了主旨演讲。

  戴斌就2020年旅游产业整体表现情况提出了三个观点:第一,从数据来看,疫情以来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全面恢复发展的新阶段;第二,文化旅游开始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今年国庆假期期间,85%的游客参与了各类文化休闲活动,参观了历史文化街区、博物馆、美术馆的游客比例分别为41.8%、40.5%和27.1%;第三,从旅游资源大国到旅游强国的转变过程中,有关方面要重点关注乡村和县域旅游,把本地休闲和近程消费的市场优势结合起来才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新空间。

  范周发表了题为《科技赋能:文化新业态趋势展望》的演讲。他从文化新业态引领文化产业新风向、前沿科技当前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应用表现以及文化消费3.0时代转型升级新趋势三个方面介绍了数字经济下文化新业态的趋势。

  在圆桌论坛环节,企业代表们从企业主体出发,分享了科技发展对自身所在行业的巨大影响,探讨了文化消费新方向,以及双循环格局下,企业主体如何做到“双效统一”的论题。

  围绕科技赋能企业发展,多产业板块融合的中心,鼎盛文化产业投资公司总裁梅洪、北京东方嘉诚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裁甄军、浙江中南文旅集团副总裁沈玉良、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容营销负责人都靓、北京华天饮食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白森森以及内蒙古印象蒙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朝木日乐格等企业代表在对话环节中提到,通过5G等高科技运用,企业将文化元素渗透到各个发展环节,从而重构企业生态,更新行业发展规则。

第二直播间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设置了第二直播间,现场邀请北京市众多优秀文创园区的负责人、国内文创企业的企业家们进入直播间,分享他们在经营园区和企业过程中的经验思考和对文化消费新业态的建议。(《中国名牌》记者 李顗)

责任编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