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教育部推进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 筑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202404/2617:14
2024-04-2617:14
来源: 中国名牌网

教育部推进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 筑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核心提示: 近日,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工作推进会暨计算机“101计划”成果交流会在京召开。会议要求,要深刻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新部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新要求、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推动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理念再深化、质量再提级、范围再拓展,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夯实根基。

近日,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工作推进会暨计算机“101计划”成果交流会在京召开。会议由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秘书处单位北京大学、教材建设专项工作组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

会议要求,要深刻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新部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新要求、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推动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理念再深化、质量再提级、范围再拓展,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夯实根基。

2021年12月,教育部在计算机领域率先启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简称“101计划”)。2023年4月,在此基础上,又启动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中药学、经济学、哲学等领域的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后续还将向其他领域持续拓展。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项筑基性工程。

科学进步建立在基础科学之上,突破基础科学关键在人才,培养人才核心在教育,教育的龙头是高等教育,而高等教育的基本又在本科教育。“101计划”这个有组织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将对高等教育和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带来怎样的变革?

计算机领域成果丰硕

“101计划”已经实施两年多,社会高度关注,但是公开的信息非常少。这场静悄悄的深刻变革正在逐渐显现效果。

“101计划”是由教育部统筹,汇聚顶尖高校、顶尖师资、顶尖出版单位等各方资源,以课程、教材、教师和实践项目等基础要素建设,来带动教育教学系统改革的一项试点工程。以基础要素“小切口”,牵引解决人才培养“大问题”,带动实现高等教育改革“强突破”。

“101计划”的重点任务是建设一批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一流核心课程,一批反映国际学术前沿、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核心教材,一支“大先生”领衔的一流教师团队和一批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一流实践项目。

由于该计划最早在计算机领域启动,计算机语言的基础是“0”和“1”组成的二进制数,因此以“101”命名这个计划,代表要从本科基础着手、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打造一流的基础要素,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目前,计算机“101计划”在为期两年的试点建设中取得阶段性成果,惠及2万余名学生,学生选学课程、试用教材和实践平台后,转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大大提升了创新实践能力。一线老师反馈,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对教学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有专家评价“101计划”是引领中国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工作,形成了示范效应。

在核心课程建设方面,组织了33所高校的417位一线教师成立了课程建设组,梳理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对照打造了知识图谱,涵盖110多个模块、650多个关键知识点,搭建完成由12门课程组成的核心课程体系,为全国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教学提供了参考。

在核心教材建设方面,组织建设了31本核心教材,请80多所高校的140位教师试用试讲,在这个过程中,教材质量得到了专家和一线师生的高度评价。同时,还邀请教学名师配套建设了一批讲解重点难点的微视频、数字教案等数字化资源。

在核心实践项目方面,邀请一批头部企业与高校共建实践项目,打造了涵盖400多个项目的集成平台,累计使用量超3600万人次,并建设了相关教育大模型,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和教学实践。

在核心师资团队方面,通过课堂观察、集体备课、名师试讲等方式,引领带动高校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累计组织288场跨校听课活动,覆盖168门次课程、494人次教师。举办13场师资培训会,上万名教师参与线上线下培训。依托虚拟教研室组织开展集体备课,推动“101计划”改革理念形成广泛共识。

“各课程组通过虚拟教研室,开展线上教研、教学资源共享等活动。”西湖大学教授施一公介绍生物科学“101计划”建设师资团队的举措。

深入推进支撑创新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数学等其他8个领域“101计划”自去年启动以来,正在加速推进100余门核心课程和配套教材的建设,同期也在广泛开展实践项目建设、教师教研培训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可以说,“101计划”已经初具规模,进入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

当前,数百个高校、成千上万的专家参与其中。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设想,这将撬动一场指向未来的高等教育全领域变革,牵引带动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理念变革、模式创新,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夯实基础,源源不断造就规模宏大的基础研究后备力量,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关键支撑。

在物理学“101计划”牵头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高原宁看来,物理学研究经过几百年发展,不但没有停滞,反而在加速。物理学的发展不仅增加了知识,而且深刻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提高了人类探索世界的能力。这些知识与能力都应该逐步体现在本科教育教学之中。该计划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使得物理学科得以回顾历史与观照现实。

“经济学‘101计划’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首批项目,没有可资借鉴的前期项目经验。更具挑战性的是,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必须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经济学“101计划”牵头人、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坦言。

林毅夫介绍,经济学“101计划”开创了基于自主知识体系的课程设计先河,确立了“道正”“术高”“业精”“实求”“事达”五大项目理念,构建了一以贯之的自主知识体系,包含10门核心课程、115个知识模块、574个知识点等。

据悉,“101计划”下一步工作要深刻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新部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新要求、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推动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理念再深化、质量再提级、范围再拓展,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夯实根基。

在推动基础要素建设认识再深化上,将课程和实践作为“101计划”的关键,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要以人工智能赋能建设质量再提级,建设知识图谱和能力素质图谱,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的课程教材建设,在相关领域搭建教育大模型。

在工作节奏上,要分批次推进试点领域再拓展,将“101计划”优秀建设经验和模式推广到更多基础学科和急需紧缺领域,为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全面支撑。

这是继“211”“985”“双一流”之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领域的又一重大变革,将带来什么深远影响,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