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台,流行“一只瓜、一篮菜、一根丝、一棵树”四大富民产业的说法。“一根丝”指东台茧丝绸产业。
作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富安茧丝绸)是东台茧丝绸产业坚实的后盾力量与有力保障之一。
自1985年成立至今,富安茧丝绸已发展成为集茧、丝、绸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内同行中数一数二的响亮品牌。
虽已培养儿子上岗,但年过七旬的董事长卢克松依旧不敢退休。这些年来,富安茧丝绸凭借出色的原料供应实力,在全国乃至世界赢得好口碑。海外合作方七分严肃、三分幽默地告诉他:“你不能退休。”合作方想要的是源源不断的好原料。他们了解卢克松的睿智,以及他严谨的做事风格。
很少有人知道,一些国际奢侈品大牌的原料竟来自东台。中国的茧丝绸原材料绕地球一圈,几经变身,又回到中国消费者手里。
“路易威登、爱马仕、香奈儿每年需要的1000吨茧丝绸原料中,有400吨由我们提供。每年,我们还为美国强生医疗器械公司提供60吨医药缝合线原料。”产品在国际市场累积下良好口碑,卢克松的言语中流露出自豪。
从当初的乡村医生到如今的“茧王”,卢克松在“三十而立”时将一腔热忱全部投入到茧丝绸产业中去,经过几十年摸索实践,从外行变内行,用“一根丝”拉动东台二十万农民致富。

《中国名牌》采访卢克松
“产业做得大了,责任心也就强了。卢克松早已实现财务自由,可富民责任像一根弦,紧紧拽着他。他的目标是让每一位与富安茧丝绸合作的农户腰包都鼓起来、笑容都甜起来。为此,企业每年收购、加工后还会根据茧丝绸市场行情和产品销售价格,给农户二次分配利润。
“这个规矩是我定的,就是想让农民多赚一点嘛!”卢克松的脸上露出一丝顽皮。
作为富安镇的养蚕大户,崔成根与老伴养蚕三十多年。从当初的“一张种”养到如今的“十张种”。
“十张种”的概念,就是蚕宝宝集体长大后,其产出的丝可平铺成三、四百平方米的面积。
记者见到崔成根的当日,他正忙着给外村人传授养蚕技巧。每个蚕期,崔成根都要迎来几批新学徒。他憨厚地笑着说,“不怕人家学了手艺,有卢老板支持,大家共同致富嘛!”

《中国名牌》到崔成根家采访时,他正忙着给外村人传授养蚕技巧
养蚕不像种粮食,前者受天气因素干扰小,一年可养四期,收成比粮食高十多倍。崔成根从中尝到甜头,后来干脆在自家的承包地上种起了桑树,踏踏实实养起了蚕。好年景,一年能赚七八万元。他指指身后的二层小楼,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瞧!养蚕赚下的钱盖的!”
如今,崔成根所在村的农户都养起了蚕,成了远近闻名的“养蚕村”。
蚕很娇贵,对于不良气体污染极为敏感,闻到后,不吐丝、不结茧。为此,东台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保护生态环境,尽心为蚕宝宝提供洁净的生长条件。此外,东台市委市政府还在品牌推广、企业升级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每年定期开展多场次公益性培训,积极扶持富安茧丝绸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
“一根丝”就这样连起了政府、企业与农户的心,也勾勒出一幅东台乡村振兴的新画卷。(《中国名牌》 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