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态势。民政部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保障不断健全,社会福利体系日益完善,但在移动智能化时代如何强化对老年人群体的关爱方面仍存在不足。“十四五”期间,要加大力度解决老年人的“数字化生存”问题,让“幸福中国”覆盖到每一个群体。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数字化变革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社会管理更加高效。但由于整个社会生活转向互联网化和移动化,而对老年人到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对冲击。比如很多App需复杂的注册流程和账号体系,导致老年人无法用软件出行、就医、办事。此时如果社会的资源全部往互联网倾斜,老年人原本生活中可正常获得的服务,将受到影响。
针对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11月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保障老年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便利。
刘庆峰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切实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技术基础。当前,老年人群体普遍会拨打电话,如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点为门户入口,将各种操作复杂的App应用变为拨打电话,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与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应急等相关的App后台应用打通,老年人拨打了政务服务热线电话,机器便可以自动识别其需求并调用相应服务。
“在此基础上,对少量无法通过机器调用的服务,设置人工坐席作为兜底保障,通过有限的坐席人员,就可以在人工智能辅助下实现针对老年人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需求的全覆盖。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对适老服务需求的不断学习和自我迭代,未来有望更加自主地实现相关服务。这将是当前社会下整体投入可控、操作可行的适老服务举措。”刘庆峰说。
刘庆峰建议整合各地政务服务热线,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通各类服务App,建设专门针对老年人服务需求的智能热线和人工坐席,帮助老年人更加便捷地享受便民服务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会服务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打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监护人、网格员之间的兜底闭环机制,加大对老年人等重点群体关爱和服务工作的统筹推进力度,并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对于已经成功试点的案例进行积极的评估和鉴定,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快速推广,真正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够享受到均等普惠的公共服务。(《中国名牌》记者李顗)